另一位居民建议:“我们可以和一些高校的相关专业合作,开展四合院文化的研究项目,邀请高校学生参与文化节的策划和组织,为文化节注入更多年轻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还有居民提出:“在文化节的服务方面,我们可以培训一批专业的文化导览员,他们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详细准确的四合院文化讲解,还能解答游客关于文化节活动的各种疑问,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
易鑫和谭侨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他们明白,四合院文化节的发展永无止境,每一个新的建议都是推动文化节进步的动力。他们带着对四合院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又一次投入到对下一次文化节的精心规划中。
针对融入现代科技互动游戏的建议,易鑫和谭侨成立了科技游戏开发小组。小组由熟悉科技游戏开发的专业人员、对四合院文化有研究的学者以及游戏爱好者组成。
易鑫对小组说:“咱们要打造一个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四合院生活的 VR 游戏。大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说说想法。”
科技游戏开发专业人员小陈首先发言:“我们可以以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为蓝本,构建虚拟场景,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关卡,比如清晨在四合院的院子里练太极,傍晚和邻里在院子里聊天等。通过 VR 设备,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
一位对四合院文化有研究的学者赵教授补充道:“在游戏过程中,要融入丰富的四合院文化知识讲解。比如当游客走到四合院的正房时,系统自动弹出关于正房在四合院中的地位和功能的介绍。而且场景中的人物对话、生活细节都要符合四合院的文化背景。”
游戏爱好者小张接着说:“为了增加游戏趣味性,可以设置一些解谜任务,比如寻找四合院中的传统物件,解开与四合院历史相关的谜题等。完成任务后,游客可以获得一些四合院文化相关的虚拟奖励,像虚拟的四合院建筑模型、传统手工艺品等。”
谭侨点头表示认可:“这些想法都很棒,但要注意游戏的流畅性和稳定性,确保游客在体验过程中不会因为技术问题影响感受。而且游戏的难度要适中,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
与此同时,负责与高校合作的团队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与周边高校的建筑系、文化研究系等相关专业取得联系,商讨合作事宜。
团队成员小周对高校建筑系的系主任说:“主任您好,我们希望能和贵系合作,开展四合院文化的研究项目,同时邀请学生参与四合院文化节的策划和组织。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融入到文化节中,这对文化节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
系主任表示感兴趣:“这个合作很有意义,我们的学生也需要这样的实践机会。但具体合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研究项目的方向、学生参与的时间和任务安排等。”
小周回应道:“我们可以确定几个研究方向,比如四合院建筑的现代适应性改造、四合院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进行研究。在文化节策划组织方面,学生们可以参与活动创意设计、场地布置等工作。我们会和学校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学生们能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充分参与到合作项目中。”
在培训专业文化导览员方面,易鑫和谭侨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团队,邀请四合院文化专家、旅游服务专业讲师等对报名的居民和志愿者进行培训。
培训团队负责人老吴说:“文化导览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四合院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我们的培训课程会包括四合院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知识讲解,以及如何与游客有效沟通、处理突发问题等服务技巧培训。”
谭侨说道:“培训要注重实践操作,安排模拟讲解环节,让学员们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讲解水平。而且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成为正式的文化导览员,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然而,在推进这些计划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科技游戏开发小组在构建 VR 游戏虚拟场景时,发现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如何将丰富的文化知识自然地融入游戏中,也是一个难题。
小陈苦恼地说:“构建一个真实、流畅的四合院虚拟场景比我们预想的复杂,特别是一些细节还原和交互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另外,文化知识融入游戏后,不能让游戏变得过于枯燥,这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易鑫鼓励大家说:“咱们可以再招募一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帮忙,加快开发进度。对于文化知识融入的问题,多参考一些成功的文化类游戏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同时,和文化专家多沟通,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