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城外,草庐之中。
诸葛亮手捧着刚刚送达的第二封捷报,身体微微颤抖,脸上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如果说,第一次听到荆州光复的消息,让他震惊、错愕,甚至怀疑。
那么这一次,听到公安水战大胜,东吴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带给他的,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茫然。
“铁甲舰,雷霆兵器!”
诸葛亮反复咀嚼着战报中的描述,眉头紧紧锁在一起。
他穷尽毕生心血研究机关术、改良军械,自认在当世已无出其右者。
他发明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已是巧夺天工的神物。
可战报中描述的那些东西……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那刀枪不入、能发出雷霆巨响、摧毁楼船的铁甲巨舰,究竟是何等神物?
杨仪……他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这些匪夷所思的造物和战法?
诸葛亮的心中,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甚至是一丝……无力感。
他感觉,自己似乎有些看不懂这个世界了,更看不懂那个曾经在他麾下并不起眼的杨仪了。
诸葛亮放下战报,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眼神迷茫。
他一生运筹帷幄,算无遗策,自认能掌控天下大势。
可如今,杨仪的横空出世,以及他那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手段,却让他感到自己似乎正在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杨仪!”
诸葛亮再次低声念出这个名字,语气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有欣慰,有惊叹,有疑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不,不是嫉妒。
或许,是英雄迟暮的落寞吧。
他知道,蜀汉的未来,或许真的不再需要他了。
那个叫杨仪的年轻人,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开创着一个全新的时代。
“罢了……罢了……”
诸葛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神渐渐恢复了平静。
“只要能兴复汉室,由谁来完成,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转身走回书案前,重新拿起书卷,只是这一次,他的目光,久久未能落在书页之上……
曹魏皇宫,气氛压抑。
当蜀汉水师大胜东吴,再克公安的消息传到洛阳时,曹叡和他的大臣们,彻底陷入了沉默。
“杨仪……竟然连东吴水师都击败了?”
曹叡的声音有些干涩,脸上再无之前的轻蔑与得意,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与忌惮。
司马懿站在殿下,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
他失算了!他严重低估了杨仪,低估了如今蜀汉的实力!
那个看似鲁莽、只知发展商贾的杨仪,竟然隐藏着如此可怕的军事力量!
连东吴引以为傲的水师,都不是他的对手!
“陛下……”司马懿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
“蜀汉……蜀汉如今气势正盛,锋芒毕露……我等……我等之前,怕是都小看那杨仪了……”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那些曾经嘲笑杨仪、轻视蜀汉的官员们,此刻都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恐惧,开始在他们心中蔓延。
曹叡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
“仲达,依你之见,如今……该当如何?”
司马懿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暂避锋芒,静观其变……”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曹叡闭上眼睛,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点了点头。
“传朕旨意……命边境守军……加强戒备,不得……不得主动挑衅蜀军……”
此时的曹魏朝堂,再也听不到任何主战的声音。
蜀汉的两次大捷,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他们。
他们终于意识到,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偏安一隅、不堪一击的蜀汉,似乎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让他们不得不正视,甚至感到恐惧的强大对手!
东吴使者张昭,再次踏上了前往蜀汉的土地。只是这一次,他的心情与上次截然不同。
没有了之前的倨傲与轻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屈辱与忐忑。
当他被带到公安城,见到端坐于主位之上的杨仪时,这位东吴老臣,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蜀汉新任丞相,看着他那平静淡然、却又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神,张昭的心中,充满了苦涩。
他知道,这一次,他是来乞和的。
杨仪看着堂下神色复杂的张昭,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张公,别来无恙啊。”杨仪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不知此次前来,又是奉了孙权何等‘诏令’啊?”
张昭老脸一红,强忍着屈辱,躬身行礼,声音沙哑地说道:
“杨……杨丞相……老朽此来……是……是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议和……”
杨仪闻言,挑了挑眉,故作惊讶道:“议和?张公莫不是在说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