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岭山中,盘瓠蛮山寨星罗棋布,隐于重峦叠嶂之间,若无向导,外人恐爬断了腿,也寻踪不到。
大寨者,凡七处,皆据险要地势,或临深谷,或倚峻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寨墙高筑,皆以木石垒砌,坚固非常,高可逾丈许,其上可并行数人,偶有中原小县亦无这般壁垒。
墙顶遍插尖木,森然若狼牙,寨门以巨木间或作栅,排列有序,厚重坚实。
上山路有数条,然通往山寨处却只一大,一小两条路可走。
大路直达寨门,门前有小片开阔地,可陈兵不足三百,一列至多三十余人。
小路绕寨墙而走,止容一人同行,且靠近寨墙,若有敌来犯,盘瓠蛮能以滚石檑木击之,非族人不能过。
刘备望寨叹曰:“不想蛮夷亦有此等坚固城寨。”
赵林亦从心底泛起一阵无力,喃喃道:“这踏马怎么攻...”
吐出一口气,赵林召李焕来,问曰:“汝言说盘瓠蛮凡七大寨,皆如此处一般?”
李焕拱手道:“是也,皆为险要之地。”
赵林闻言,倒吸一口冷气,又问曰:“可知寨中储粮几何?”
李焕曰:“蛮人善制肉干,便是过冬亦是足够。”
赵林闻言,恨恨道:“山寨用水如何?可有水源?”
李焕答曰:“小人不知有无水源,不过不曾听闻蛮人下山取水。”
赵林闻言,咬牙切齿道:“退兵!”
言罢,与刘备起身往山下走去。
及至回营,半日已过,初春之际,原本尚有余寒,众人却皆额头冒汗。
入营帐,先饮半囊水,赵林吐出一口浊气,喝道:“叫肃之来见!”
须臾,周陵至。
赵林曰:“肃之,拨一千士卒与你,伐木造冲锤两架,丈余木梯二十架,牌盾五百!去罢。”
又谓谢旌曰:“显扬,拨二百精锐与你,日夜巡防,若有蛮夷窥探,不必理会,却要谨守营寨,器械,不得有误!”
二人领命,抱拳应诺,各去筹备。
赵林叹一口气,对刘备抱拳曰:“主公,此战恐牵连日久,不若主公先行回江陵,免误大事。”
刘备亦叹曰:“如此也好,柏轩可需增援?”
赵林言道:“烦请主公回江陵后,调陆逊来助我破寨,再拨些辅兵运些粮草便是。”
刘备颔首,自领亲卫离营。
赵林则恨恨道:“老登!也不说将宝甲还我!”
八岭山草木茂盛,栎、榆、柳、杨、松、冷杉皆有。
赵林虽命周陵主持伐木造器之事,然营中无事,颇感烦闷,便领亲卫巡督各处。
指点士卒伐栎树造攻城锤,栎木坚硬、沉重,是造冲锤良材。
伐柳树、杨树等轻便木材,以斧劈、刀削成简易盾牌。
伐松树与冷杉作木梯,盖因其树干修长笔直,轻软适中,若作云梯稍显柔软,作丈余木梯却极为合适。
几日下来,赵林不做将军,改行做了木匠。
还突发奇想,在冲锤、盾牌、木梯上稍加修改。
如冲锤沉重,不易搬运上山,赵林便叫士卒以利斧劈作数段,以刀刻卯榫,不用时,分段运输,用时,便以卯榫结构连结组装。
如盾牌,原本为方形,赵林却叫作成棱形,于顶部切削出凹陷,士卒立盾于地,躬身之时,双目可从凹陷处视物,或架矛,利于长兵。
如木梯,于底部刻卯榫结构,待竖起之时,另以横木为支撑,则守城之人轻易不得推倒。
原本如此打造,甚为耗费时日,却不想刘备回江陵后不仅调来陆逊与数十车粮草,亦将诸葛亮请了来。
如此赵林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方才得以实现。
诸葛亮为何会来剿蛮?赵林虽猜不到,却有陆逊暗中递来刘备手书,赵林观阅,方知其因。
原是诸葛亮自到江陵后,便从陆逊手中接手一应事务,治理一郡岂是那么简单?
南郡约有七十余万人口,若算上奴隶,豪族隐匿佃户,约为百余万。
江陵作为南郡治所,城巨地广,又有江夏之民搬迁于此,约占南郡四成乃至五成人口。
百姓多耕种,如今春季已至,如何妥善安排春耕?再有农具打造,牲口分配等等;
还有渔业、商贸、城防、造器、江营招募百姓作工替换战兵,等等,事无大小,诸葛亮皆亲力亲为。
这卷王一出,自与江东交易之后,搬来江陵的简雍、孙乾、糜竺、糜芳,乃至重归刘备麾下的徐元直,皆无所事事,每日只与刘备这个被迫甩手的掌柜饮酒闲谈。
诸葛亮倒是不觉得累,但刘备觉得军师太过辛苦,遂趁着此次赵林剿蛮之机,让诸葛亮离江陵,松快几日。
赵林也依刘备信中所言,作强硬之态,每日只叫诸葛亮于江边散步遛弯,自领亲兵护卫。
若诸葛亮留在营中,便自顾自的去观看士卒伐木造器。
如此又过了旬月,一应器物皆打造完毕。
这一日傍晚,赵林忽来诸葛亮帐中,笑曰:“军师,林有一宝物相赠,快来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