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总团长沉默片刻,似乎被游击队员的真诚所触动。
一个游击队员换了一种语气,说道:
“你们可知,西北军与东北军兵谏之举,实属无奈之举。我党高层正在从中斡旋,希望和平解决此事,校长并无危险,你们又何必如此冒险?”
游击队员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继续道:
“我们深知兵谏之举的艰难与风险,但我们更清楚,国家危亡之际,唯有团结一心,方能抵御外敌。西北军与东北军此举,正是为了促使全国上下共同抗日,而非自相残杀。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战胜倭寇,保卫家园。”
黄总团长沉默良久,目光在游击队员身上徘徊。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坚定与执着,看到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同胞的关怀。
这些衣衫褴褛的游击队员,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拯救国家危亡的崇高理想。
过了几天,宋部长传来了消息,说他们在曾经的周主任帮助下已经和杨将军和少帅达成了和平协议,校长生命无忧,不日在少帅陪同下返回首都,让大军不必妄动,择日返回驻地休整。
最终,黄总团长站在营帐内,面色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心中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争斗。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只见他缓缓走到古之月身旁,压低声音说道:
“放了他们吧。”
听到这句话,古之月不禁愣住了。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黄总团长,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表情中确认这是否真的是命令。
然而,仅仅片刻之后,古之月便恍然大悟,瞬间理解了黄总团长的良苦用心。
于是,古之月没有丝毫迟疑,立刻转身朝着关押游击队员的方向飞奔而去。
他脚步匆匆,如风一般穿过营地,来到了牢房前。打开牢门后,他对着那些被囚禁多日的游击队员高声喊道:
“你们自由了,可以走了!”
游击队员们先是一阵惊愕,随后脸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他们纷纷站起身来,跟随着古之月快步走出了军营。
就在快要离开的时候,古之月忽然注意到队伍中有一名游击队员身形瘦弱,身上穿着的衣物显得极为单薄,此刻正因为寒冷而瑟瑟发抖。
古之月见状,想都没想就迅速解下自己身上那件厚实的棉衣,大步上前递到了那名游击队员面前,关切地说道:
“兄弟,快把这身棉衣穿上,可千万别冻坏了身子啊!”
游击队员望着眼前这个陌生却充满善意的人,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感动和感激之情。
他颤抖着双手接过棉衣,小心翼翼地披在了身上。
感受到棉衣带来的温暖,游击队员的眼眶渐渐湿润了。
他紧紧握住古之月的手,激动地说道:“兄弟,太感谢你了!这份恩情我们会铭记在心。
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为抗战事业不懈奋斗,哪怕前方道路崎岖、困难重重,也绝不退缩,直到迎来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说完,游击队员深深地向古之月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跟上队伍,渐行渐远……
古之月面带微笑,微微颔首道:
“兄弟,此去定要多加保重啊!
衷心期望咱们能够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并肩浴血奋战,齐心协力将那些可恶的倭寇驱赶出境,守护好我们身后这片挚爱的家园。”
说罢,那位游击队员迅速地穿好了厚实的棉衣,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缓缓离开。
他们的身影逐渐融入到那深沉如墨的夜色之中,随着距离的拉长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不清。
然而,尽管他们的身形已经远去,但他们内心所怀揣着的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铭刻在了古之月的心间,久久难以磨灭。
就在这时,原本紧张凝重的阵地上气氛陡然一松,敌我双方竟然隔着宽阔的渭河,悠然自得地晒起了温暖的太阳来。
当双方的士兵前去河中打水的时候,甚至还会友好地相互交谈几句,并彼此交换一些小礼物作为纪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迎来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 1937 年元旦佳节。
经过双方长官一番深入恳切的沟通交流之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携手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共度这个特殊的节日。
元旦当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无云。
双方士兵们兴高采烈地在渭河边搭建起一座简单而又不失温馨的临时舞台,并且燃起了熊熊燃烧的篝火,将整个场地映照得一片通红。
此时此刻,古之月精神抖擞地站在舞台中央,他的对面则是来自东北军的一名叫做张子明的战士。
两人相对而立,互不相让,一场激烈精彩的摔跤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只见他们各自扎稳马步,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胳膊或肩膀,全神贯注地寻找着对手的破绽,伺机发动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