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皱了皱眉头,略带严肃地说道:“我之所为,可不是为了彰显司马家的威风。这朝堂局势错综复杂,陛下年轻气盛,行事冲动,若不加以引导和约束,必将危及江山社稷。我这么做,是为了这天下苍生,为了咱们司马家能够长久安稳。”
司马相之子听了父亲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父亲深谋远虑,孩儿受教了。只是孩儿觉得,今日这一出,必定会让那些平日里与咱们作对的人有所忌惮。”
司马相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轻声说道:“树大招风,我们虽一时震慑住了众人,但也难免会招来更多的怨恨和嫉妒。日后行事,更要小心谨慎。你须记住,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中,唯有步步为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车继续缓缓前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仿佛在诉说着司马家在这复杂朝堂斗争中的权谋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
司马相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吾儿啊,你要明白,家族的兴衰荣辱全系于你一身了。那几个兄长虽各有所长,但终究难当大任,难堪大用。如今这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以后司马家的未来就只能指望你了。”
司马相之子听了,神情一肃,连忙挺直身子,认真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司马相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忧虑:“我如今已近九十高龄,这在世间已是极为罕见。而陛下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朝气蓬勃。我只怕啊,我时日无多,怕是活不过陛下。一旦我离去,司马家失去主心骨,必然会面临诸多危机。”
他顿了顿,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仿佛要将自己一生的智慧和力量都传递给他:“所以你更要抓紧时间,学习权谋之术,结交朝中权贵,积攒人脉和势力。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这险恶的朝堂斗争中护得司马家周全。”
司马相之子感受到父亲手掌传来的温度和力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重重地点头:“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孩儿定会日夜苦学,广结人脉,守护好司马家。”
司马相欣慰地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嗯,有你这句话,我也算稍稍安心了些。但你要切记,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锋芒毕露。在这朝堂之上,要学会隐忍,懂得审时度势,方能游刃有余。”
马车在颠簸中继续前行,司马相望着车窗外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心中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早日成长起来,扛起司马家的大旗,在这暗流涌动的朝堂中续写司马家的辉煌 。
司马相闭目养神,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遥想当年,初入朝堂的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楚奇这位强势天子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楚奇那时年轻气盛,智谋超群,将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他手段强硬,决策果断,对于稍有忤逆之意的臣子绝不留情。司马相初来乍到,在楚奇面前,宛如一只惊弓之鸟。每次上朝,面对楚奇那锐利且充满压迫感的目光,司马相总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回,朝堂讨论水利工程的规划。司马相经过调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满心想着能在天子面前一展才华。然而,当他刚开口说了几句,楚奇便冷冷地打断他,犀利地质问让司马相顿时语塞,冷汗湿透了后背。在楚奇的绝对权威下,司马相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只能默默蛰伏。
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司马相小心翼翼地在朝堂周旋,不断积累人脉、提升自己的实力。他表面上对楚奇恭敬有加,暗中却精心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奇渐渐步入暮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司马相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智谋,始终屹立不倒。
终于,司马相成功熬死了楚奇。那一刻,他心中五味杂陈。
司马相得知要辅佐楚庆庆时,心中五味杂陈。此时的他已近古稀之年,本以为余生可以稍作安稳,却不想又担起如此重任。
楚庆庆登基之初,便能看出他心怀天下,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凡的见识。他虚心向司马相请教治国之道,对这位三朝老臣极为敬重。司马相也倾尽全力,将自己一生所学和从政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楚庆庆。
在他们共同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商业蓬勃发展,城市日益繁华;对外军事上,也凭借着合理的策略和强大的国力,让周边小国纷纷臣服。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正当国家蒸蒸日上之时,楚庆庆却突然身染重病。尽管宫中太医全力救治,民间也遍寻名医,却依旧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楚庆庆英年早逝的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司马相更是痛心疾首,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般。他拖着年迈的身躯,主持着楚庆庆的葬礼。望着那冰冷的棺椁,司马相老泪纵横。他深知,楚国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君主,而自己多年的心血也仿佛付诸东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