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平日里精明能干,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风光无限。然而此次被魇魔法所害,陷入癫狂,暗示着她未来的命运也将急转直下。她的强势与狠辣在发病时暴露无遗,这也为她日后的结局埋下伏笔。在贾府复杂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中,她虽然手段高强,但树敌众多。此次劫难预示着她未来会遭遇更大的危机,曾经的风光将逐渐消逝,最终可能会在权力的漩涡中身败名裂。
此外,贾环烫伤宝玉这一情节,也暗示了贾环的命运。他因嫉妒和怨恨对宝玉下手,这种狭隘和狠毒的性格,注定他在贾府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可和地位。他的种种行为不仅无法改变自己庶出的命运,反而会让他在贾府中更加孤立无援,未来的道路愈发艰难。这些情节中的命运暗示,如同细密的针脚,编织出一张命运的大网,笼罩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让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能隐隐感受到那份无法抗拒的悲剧力量。
六、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1.伏笔与照应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的手法,使情节发展环环相扣,故事更加完整连贯,展现出其高超的叙事技巧。
本回中,贾环烫伤宝玉这一情节,为后续赵姨娘与马道婆勾结实施魇魔法埋下了伏笔。贾环因嫉妒宝玉,蓄意用蜡灯烫伤他,这一行为引发了王夫人对赵姨娘的责骂,加深了赵姨娘对宝玉和凤姐的怨恨。这种怨恨不断积累,最终促使赵姨娘与马道婆联手,试图用魇魔法除掉二人。这一伏笔的设置,使得赵姨娘的后续行为顺理成章,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而马道婆此前在贾府的种种行径,也是为她与赵姨娘勾结的伏笔。她先是装神弄鬼骗取贾母的香油供奉,展现出其贪婪虚伪的本性。这一情节让读者看到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一面,也为她后来与赵姨娘一拍即合,参与陷害宝玉和凤姐的阴谋埋下了伏笔。当她察觉到赵姨娘的怨恨后,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谋取私利,前后行为相互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发展也更具逻辑性。
本回与前文也存在多处照应。例如,通灵宝玉的“除邪祟”功能在之前已有提及,此次宝玉和凤姐被魇魔法诅咒陷入癫狂,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持诵通灵宝玉将他们救醒,正是对前文通灵宝玉神奇功能的照应。这一照应不仅强化了通灵宝玉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也使情节发展符合既定的设定,增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可信度。
又如,前文对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多有描写,本回中赵姨娘与宝玉、凤姐之间的矛盾爆发,以及贾府众人在宝玉和凤姐发病后的不同反应,都与前文所刻画的人物性格和家族环境相照应。通过这些照应,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丰富。
这些伏笔与照应,对情节发展和故事完整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伏笔的设置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线索,使故事的转折不显得突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恍然大悟之感。而照应则将前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延续,使整个故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配合,使《红楼梦》的叙事更加严谨,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让读者沉浸在这个庞大而细腻的家族故事中,感受到曹雪芹精心构建的文学世界的魅力。
2.对比与衬托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对比与衬托手法,犹如巧妙地运用色彩鲜明的颜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人物性格跃然纸上的生动画卷,深刻地突出了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人物之间的对比十分显着。赵姨娘与王夫人便是一组鲜明的对照。赵姨娘身为贾政的小妾,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内心充满嫉妒与怨恨,行事阴狠狭隘。她因贾环烫伤宝玉遭王夫人责骂后,便与马道婆勾结,妄图用魇魔法害死宝玉和凤姐,尽显其狠毒心肠。而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当家主母,地位尊崇,表面上维护着贾府的秩序与尊严,以正统的身份掌管着府中大小事务。她对宝玉宠爱有加,视若珍宝,在宝玉被烫伤后,心急如焚,严厉斥责赵姨娘,展现出当家主母的威严与对嫡子的深切关怀。这两人,一个在暗处心怀叵测,一个在明处掌控大局,地位、性格和行事风格的巨大差异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封建家族内部妻妾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以及嫡庶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宝玉和凤姐发病前后的状态也形成了对比。发病前,宝玉是那个温柔善良、纯真无邪的公子哥,对身边的女孩子关怀备至;凤姐则是精明能干、威风凛凛的管家奶奶,将贾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发病后,宝玉陷入癫狂,胡言乱语、举止失控;凤姐更是手持钢刀,见人便砍,形象狰狞可怖。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们性格中的不同侧面,也衬托出魇魔法这一邪恶力量的强大与恐怖,以及贾府众人在面对突发灾难时的无助与恐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