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官选择出家,背后充满了无奈和对现实的反抗。在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对丫鬟们进行了严厉的处置,芳官等唱戏的优伶首当其冲。她们被强行认领出去,面临着未知的命运。对于芳官来说,回到原来的生活或者被卖给他人,都不是她所愿意的。她在贾府虽然也遭受了一些委屈,但毕竟还有一定的自由和尊严。而一旦离开贾府,她将失去这些,重新陷入社会底层的苦难之中。因此,出家成为了她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同时,出家也是芳官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她不愿意屈服于王夫人的安排,不愿意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出家意味着她可以斩断尘世的情缘,摆脱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她选择与蕊官、藕官一起出家,前往水月庵,这是她们共同的选择,也是她们对命运的一种抗争。在庵堂中,她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生活,不必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然而,芳官的出家并不能真正改变她的命运。在封建社会,尼姑庵也并非是一片净土,依然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她虽然摆脱了贾府的束缚,但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她的倔强和叛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她的出家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力反抗。
芳官的故事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又一体现。她的倔强反抗和最终的无奈出家,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她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宝玉:无力反抗的悲情公子
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宝玉经历了身边众多丫鬟命运的巨变,其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犹如汹涌的波涛,起伏不定,深刻展现出他在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面前的无奈与悲痛。
当司棋被逐时,宝玉敏锐地预感到晴雯也将面临厄运。他匆忙赶回怡红院,却发现王夫人已先一步到来,晴雯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撵出。这一事件让宝玉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担忧。他深知晴雯的清白,也明白她是被冤枉的,但在王夫人的权威面前,他却无能为力。他对袭人等人未被牵连感到怀疑,一度认为是袭人从中使坏,这反映出他在极度焦虑下的敏感和多疑。他的这种怀疑并非毫无道理,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而宝玉对晴雯的深厚感情,使他无法接受晴雯被冤枉的事实,他渴望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哪怕这个解释可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
宝玉对晴雯的牵挂之情在他去探望晴雯的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挂念着生病的晴雯,在答应给看门婆子钱后,终于得以见到晴雯。两人见面时,悲从中来,晴雯将自己精心养护的两根长指甲铰下留给宝玉,宝玉则把自己的衣服给了晴雯作为交换。这一细节展现出他们之间超越主仆的深厚情谊。宝玉深知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面,他的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悲痛。他想要留住晴雯,想要保护她,但在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的重压下,他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他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将痛苦深埋在心底。
回到怡红院后,宝玉夜里做梦,梦到晴雯前来告别。这个梦境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写照。在梦中,他与晴雯的交流充满了温情和不舍,而当他惊醒后忙说晴雯死了,这表明他在潜意识里已经预感到晴雯的命运。这个梦境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失去晴雯的痛苦,也让他对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他在梦中或许试图挽留晴雯,或许想要改变这一切,但当他醒来,面对的依然是残酷的现实。
除了晴雯,芳官等优伶的出家也让宝玉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悲痛。芳官、蕊官、藕官等唱戏的优伶,在抄检大观园后被强行认领出去,最终选择出家。宝玉与她们相处融洽,她们的活泼和率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然而,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们不得不选择出家来逃避现实。宝玉看着身边的这些女孩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他想要为她们做点什么,但却无能为力。他无法改变封建礼教的规则,也无法违背家族的权威。
在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面前,宝玉的无力反抗表现得十分明显。他虽然对身边丫鬟们的命运充满同情和不满,但却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改变她们的命运。他的言行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不能违背王夫人的意愿,也不能挑战家族的权威。他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地反抗,用自己的情感和梦境来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的这种无力反抗,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那个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法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
宝玉在本回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深刻地展现了他在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面前的无奈和悲痛。他对晴雯、芳官等丫鬟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体现了他善良和重情重义的一面。然而,他的无力反抗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他的故事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