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决定了丫鬟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晴雯的风流灵巧、芳官的倔强叛逆,在等级制度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她们的反抗和挣扎只会换来更严厉的惩罚,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通过丫鬟们的身份地位、与主子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等级制度如同一个无形的牢笼,将丫鬟们困在其中,使她们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性在封建压迫下的扭曲和挣扎。
五、艺术手法与美学价值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极为精妙,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生动地勾勒出人物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思想,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隐喻和暗示的艺术世界。
人参在本回中象征着家族的生命力。凤姐生病需要上等人参配药,然而偌大的贾府却难以寻觅到像样的人参。贾母处虽有一大包人参,但因存放时间过长,早已成了朽糟烂木,失去了药性。这一细节暗示着贾府的家族生命力已经逐渐衰退。曾经的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经济富足,物资储备充足。但如今,人参的匮乏反映出贾府经济的捉襟见肘,家族的财富在不断流失。人参从有到无、从有效到失效的过程,与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紧密相连,象征着贾府如同那失去药性的人参,徒有其表,内部的衰败已无法掩盖。
晴雯象征着美好与纯洁。她容貌出众,眉眼儿像林黛玉,模样标致,针线活更是无人能及。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她拖着病体连夜将宝玉烧坏的雀金裘补好,展现出她的心灵手巧和忠诚。然而,她的美好与纯洁却不被封建礼教所容。王夫人听信王善保家的挑唆,认定她是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将她从怡红院撵出。晴雯含冤受屈,最终悲惨死去。她的命运象征着美好事物在封建社会的摧残下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芳官等优伶象征着自由和反抗。她们本是唱戏的优伶,性格活泼、率真,进入贾府后依然保留着这种个性。在蔷薇硝事件中,芳官面对赵姨娘的无理取闹,毫不畏惧,跳起来便与她对质,展现出她的倔强和反抗精神。然而,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下,她们的自由和反抗只能以出家的方式来实现。她们选择斩断尘世情缘,前往水月庵,这象征着她们对封建礼教的逃避和反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向往。
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象征手法,作者将抽象的主题思想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同时,象征手法也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在本回中,人参、晴雯、芳官等象征物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性在封建压迫下的挣扎和反抗,使《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内涵更加丰富。
2.悲剧美学的呈现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呈现出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通过晴雯、芳官等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不公,同时也凸显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鲁迅曾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本回中,晴雯的命运便是这一论述的生动写照。晴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她的美好品质和出众才华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她却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王夫人听信谗言,将她视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无情地将她撵出贾府。晴雯含冤受屈,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悲惨死去。她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不公,在封建家长制的权威下,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轻易地摧毁。但即便身处绝境,晴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她将精心养护的长指甲铰下留给宝玉,这一行为展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命运的不屈,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芳官等优伶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她们本是唱戏的优伶,性格活泼、率真,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下,她们的自由和尊严被无情践踏。王夫人对她们充满偏见,将她们视为“狐狸精”,强行将她们认领出去。为了反抗这种不公的命运,芳官、蕊官、藕官选择出家,斩断尘世情缘。她们的出家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体现了她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性的伟大。
本回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挣扎。在封建社会的重压下,人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被毁灭。然而,正是在这种悲剧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晴雯、芳官等人物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勇敢地抗争,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所呈现的悲剧美学价值,不仅让我们对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自由和平等,同时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光辉充满了希望。
喜欢【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