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病情来看,黛玉的内心充满了孤独无助。她的病情日益加重,身体的虚弱让她更加依赖他人的照顾。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痛苦,独自面对命运的安排。紫鹃虽然对她悉心照料,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她的孤独无助在病情的折磨下愈发明显,她渴望有人能真正懂她、关心她,但在封建家族的环境中,这样的愿望显得如此遥远。
梦境则进一步揭示了黛玉对封建礼教的无奈。在梦中,她向贾母求救,希望老太太能救她,不要让她去南边。然而,贾母却冷漠地回应她,称做了女人终是要出嫁的,在此地终非了局。这冷漠的回应与现实中贾母对她的疼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安排下的无奈与悲惨命运。她无法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只能任由命运摆布。她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制度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她只能在梦中发泄自己的痛苦和不满。
黛玉的敏感多疑使她在感情中常常陷入痛苦,痴情执着让她对宝玉的爱坚定不移,而病情和梦境则深刻地反映出她内心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无奈。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在《红楼梦》的世界里,黛玉的形象如同一朵柔弱而又坚韧的花朵,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艰难地绽放,最终却只能无奈地凋零。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自由、平等的爱情和人权。
3.贾代儒形象
贾代儒作为《红楼梦》中的老学究,其形象鲜明地体现出传统严谨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对宝玉的期望与关注。
从传统严谨方面来看,贾代儒是封建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儒家经典教义教导学生,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道德规范。在学堂里,他严格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诲。当宝玉来到学堂后,他给宝玉出了讲解“后生可畏”和“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两道题,以此来考察宝玉对经典的理解。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重视,希望学生能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准则。他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也是一丝不苟,认真地给宝玉讲解其中的含义,展现出他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
贾代儒对宝玉有着较高的期望和关注。他深知宝玉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白家族对宝玉的期望,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宝玉能够收收玩心,用心读书。他选择这两句话来教导宝玉,其目的在于警戒宝玉要珍惜时光,不要玩心太重,要在学业上有所上进。他对宝玉的关注还体现在对他的特殊关照上,第一天上学并没有给宝玉留太多作业,早早便放了学,或许是考虑到宝玉需要逐步适应学堂的生活。
然而,贾代儒的传统严谨和期望关注也受到封建礼教的局限。他所遵循的教育模式和道德规范,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虽然注重知识和道德的培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宝玉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热衷,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与黛玉的感情上。贾代儒虽然期望宝玉能够走上正途,但他没有意识到宝玉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只是一味地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去教导他。
贾代儒作为老学究,他的传统严谨和对宝玉的期望关注,既体现了封建传统教育的特点,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物的影响。他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他的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封建教育制度和家族对子弟的期望。
三、艺术特色探究
1.细节描写艺术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中,对宝玉上学、黛玉病情等情节的细节描写极为精妙,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在宝玉上学情节里,有诸多细节值得品味。“宝玉第一天上学,代儒并没有给宝玉留太多的作业,而是早早就给他放了学”,这一细节暗示了代儒对宝玉的特殊关照。代儒深知宝玉身份特殊,或许也明白他对读书的态度,所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宝玉慢慢适应学堂生活。这不仅体现了代儒作为老师的谨慎和周全,也从侧面反映出宝玉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而“袭人在给宝玉掖被子时,发现宝玉身上有些发热”,此细节展现出袭人对宝玉的悉心照料,同时也暗示了宝玉即便身体不适,仍坚持上学,体现出他在父亲威严下的无奈与妥协。
黛玉病情的细节描写更是入木三分。“黛玉此时心中干急,又说不出来,哽哽咽咽”,短短几个字,就将黛玉得知宝玉定亲消息后内心的焦急与痛苦无法言说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她的这种痛苦不仅源于对宝玉的深情,更源于封建礼教下无法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奈。在描写黛玉的噩梦时,“恍惚又是和贾母在一处的似的,心中想道:‘此事惟求老太太,或还可救。’于是两腿跪下去,抱着贾母的腰说道:‘老太太救我!我南边是死也不去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将黛玉在梦中的恐惧、无助和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贾母身上,却换来贾母冷漠的回应,这与现实中贾母对她的疼爱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