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发生了显着的转变,从曾经那个精明强干、机关算尽的贾府管理者,变成了一个病重脆弱、充满母性的女人。
曾经的王熙凤,在贾府中权倾一时,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断手段,将贾府上下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她精明能干,对贾府的财务、人事等方面了如指掌,处理起各种复杂的事务来游刃有余。在协理宁国府时,她雷厉风行,赏罚分明,迅速整顿了宁国府的混乱局面,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她机关算尽,为了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力,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打压对手,算计他人。她设计害死尤二姐,手段之狠辣令人胆寒。
然而,到了本回,王熙凤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病重卧床,骨瘦如柴,神情恍惚,曾经的威风早已不复存在。当刘姥姥带着青儿来看望她时,她看到刘姥姥,不觉一阵伤心,感慨自己病成这样,还说刘姥姥来得太晚。此时的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管家奶奶,而是一个脆弱无助的病人。
在与刘姥姥的对话中,王熙凤流露出了深深的无奈和担忧。她提到赵姨娘的死,又听到刘姥姥关于亲生子女与隔肚皮子女的感慨,不禁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这哭声中,既有对赵姨娘悲惨结局的兔死狐悲,也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她深知贾府已经衰败,自己的病情也日益加重,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
而最能体现她人物形象转变的,是她对巧姐的牵挂和托付。她让巧姐给刘姥姥请安,还说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起的,如同干娘一般。她提出让刘姥姥带巧姐去乡下,希望刘姥姥能照顾好巧姐。这一系列的举动,充分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本能和对女儿深深的爱。她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算计他人的王熙凤,而是一个为了女儿的未来可以放下一切的母亲。
从语言描写来看,王熙凤此时的话语也充满了无奈和温情。她对刘姥姥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这表明她对刘姥姥的认可和信任。她对巧姐说:“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语气中充满了慈爱。这些语言都体现了她人物形象的转变。
王熙凤在本回中的形象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人物。她的精明强干和机关算尽,在命运的捉弄下,都化为了泡影。而她在病重时所展现出的脆弱无奈和母性流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2.刘姥姥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她身上有着质朴善良、知恩图报、聪明世故等多种性格特点。
质朴善良是刘姥姥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她来自农村,带着外孙女青儿来看望病重的凤姐。看到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的样子,她心里十分悲惨,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关心。她提到乡下人生病会求神许愿,虽然这话在平儿看来不在理,但却是她质朴内心的真实体现,她真心希望凤姐能好起来。当巧姐与青儿相处融洽时,她也感到十分欣慰,展现出她善良的一面。
知恩图报也是刘姥姥的重要品质。她深知自己一家曾经得到过贾府的救济,尤其是王熙凤的帮助。所以,当听闻贾府变故、凤姐病重的消息后,她不顾路途遥远和家人的劝阻,天没亮就赶着进城来探望。在凤姐将巧姐托付给她时,她虽然推辞,但也是出于真心为巧姐考虑,担心自己无法照顾好巧姐,而并非不愿意帮忙。她的这种感恩之情,在贾府衰败之际显得尤为珍贵。
刘姥姥还十分聪明世故。她在与凤姐等人的交流中,说话得体,既不会过于冒犯,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她提到给巧姐做媒时,虽然是开玩笑,但也显示出她的机灵。她知道贾府的门第观念,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缓解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巧姐未来的关心。她能敏锐地察觉到平儿的暗示,适时地停止说话,避免搅烦了凤姐,这体现了她的世故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在本回中,刘姥姥对凤姐和巧姐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凤姐来说,刘姥姥的到来给她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安慰。在她病重绝望之时,刘姥姥的关心和陪伴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凤姐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也是因为信任她的为人,相信她能照顾好巧姐。对于巧姐而言,刘姥姥的出现为她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她与青儿的相处,让巧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为她日后融入农村生活埋下了伏笔。
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刘姥姥的出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的到来引出了凤姐托孤这一重要情节,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和连贯。她与凤姐、巧姐等人的互动,展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也进一步揭示了贾府衰败的命运。同时,她的言行也反映了农村与贾府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