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家族利益的考量
王夫人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始终将家族利益置于首位,她的诸多决策和行为都围绕着维护家族的声誉、地位和未来发展。
支持金玉良缘是王夫人考量家族利益的重要体现。薛宝钗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家族富有,且宝钗本人端庄大方、稳重得体,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王夫人认为宝钗符合她对未来儿媳的期望,能够辅助宝玉持家立业,维护家族的声誉和秩序。与薛家联姻,不仅可以巩固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强大的政治联盟,还能为贾家带来经济上的支持。相比之下,林黛玉虽才情出众,但敏感细腻、多愁善感,言行较为随性,王夫人担心她会带坏宝玉,影响家族的未来,因此对金玉良缘大力支持,对木石前盟则极力反对。
维护宝玉的名誉也是王夫人关注家族利益的重要方面。宝玉是贾府的未来希望,他的言行举止和声誉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兴衰。在金钏事件中,王夫人为了维护宝玉的名誉,将过错全部归咎于金钏,对金钏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她认为金钏的行为会影响宝玉的名声,进而损害家族的声誉。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同样是担心宝玉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才决定进行抄检。她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宝玉能够走上正道,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夫人的这些行为对家族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支持金玉良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家族的外部关系,但却忽视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导致宝玉在婚后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对家族的事务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她维护宝玉名誉的方式过于强硬和粗暴,引发了府中众人的不满和反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同时,她的决策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家族的长远发展,使得贾府在面对各种危机时逐渐走向衰败。王夫人对家族利益的考量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她的方法不当,最终未能挽救贾府的命运。
五、王夫人形象的争议与评价
1.真善与伪善之争
关于王夫人真善还是伪善,红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双方各有论据支撑。
支持王夫人真善的观点认为,她有善良宽厚的一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夫人命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和许多衣物、生活用品,这一慷慨之举展现出她的善心。她对李纨这个守寡的儿媳也关怀备至,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让她掌管园子事务有收入来源,生活上也多加关心。从这些行为来看,王夫人似乎是一个心地善良、懂得体恤他人的人。其合理性在于这些事例确实体现了她对他人的帮助和关怀。然而,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仅从这些表面行为判断她的善恶过于片面,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机。
认为王夫人伪善的观点则以金钏事件和晴雯之死为主要论据。在金钏事件中,宝玉与金钏的暧昧只是少年男女间的小玩笑,王夫人却将其上升到严重程度,打骂并开除金钏,导致金钏投井自杀。事后,她还试图掩盖真相,向宝钗说谎。晴雯之死更是凸显了她的伪善,她毫无怜悯之心,在晴雯病重时将其赶出大观园,还恶意诋毁晴雯的名声。这些行为充分暴露了她虚伪残酷的一面。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这些事件真实地反映了王夫人在处理问题时的冷酷和虚伪。但局限性在于,可能忽略了她偶尔展现出的善良行为。
在我看来,王夫人并非单纯的真善或伪善。她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和个人性格。她出身于权势显赫的金陵王家,嫁入荣国府后成为管家太太,长期处于高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同时封建礼教的影响也让她将维护家族的名誉和规矩视为首要任务。在某些情况下,她的善良行为可能是为了维护家族声誉和形象,或是遵循封建伦理道德。而在涉及家族利益和儿子宝玉的问题上,她会变得冷酷无情,展现出虚伪的一面。因此,王夫人的善恶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真善或伪善来定义。
2.工于心计与天真烂漫之辩
· 工于心计的观点:许多读者认为王夫人工于心计、擅长权谋。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太太,需要处理各种事务和人际关系,这使得她不得不运用权谋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利益。在宝玉妻妾安排上,她大力支持金玉良缘,极力促成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她深知薛家的财富和势力能为贾家带来好处,而宝钗端庄稳重、善于持家,符合她对未来儿媳的期望。她通过提拔袭人在宝玉身边安插眼线,以便更好地掌控宝玉的动向,确保他不会偏离自己为其设定的道路。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她不做调查就听信王善保家的挑拨,决定抄检,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名声和规矩,防止宝玉受到不良影响,这一系列行为都显示出她善于谋划和算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