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柱的机械眼快速闪烁了几下,似乎在消化这个大胆的计划:“可是地质报告...“
“马国涛会搞定的。“谢一扬转身,眼神冰冷,“告诉他,如果他女儿还想在澳洲待下去,就管好自己的嘴。“
窗外,一架直升机正飞过长江,朝着三峡方向而去。谢一扬不知道,那上面坐着老移民李德全,他怀里揣着孙女的血衣和阳台栏杆的竹筋残片,正要去北京上访。
巴东县移民办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马国涛的衬衫已经湿透,紧贴在肥厚的背上。他面前摊开的是谢一扬传真来的审计组行程表,上面详细列出了要检查的每一个项目。
“马主任,这...这瞒不住啊!“工程队长老赵的手抖得像筛糠,“那些砖墙一夜之间冒出来,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马国涛狠狠掐灭烟头:“谢总说了,砖墙只是障眼法。“他压低声音,“关键是要让那三百套房子看起来住满了人。“
“可实际上只住了不到五十户...“会计小声嘀咕。
“那就今晚动员全县的亲戚朋友!“马国涛拍桌而起,“每户发两百块钱,让他们拖家带口去安置房住三天!床铺被褥都准备好,要像真的一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疯狂的计划,但没人敢反对——谢一扬的钱已经进了他们每个人的账户,现在想退出太晚了。
“还有,“马国涛的声音突然阴冷下来,“李德全那个老东西,派人盯紧了。他要是敢去北京...“
会计打了个寒颤。他昨天亲眼看见马国涛和两个陌生男子密谈,而那两人腰间明显别着家伙。
深夜,三百套安置房突然“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移民“扛着铺盖卷入住,每户都领到了崭新的被褥和两百元现金。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妇女们晾晒衣服,男人们聚在一起抽烟聊天——好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没人注意到,几辆卡车正悄悄驶入工地,卸下成堆的砖块。天亮前,十几堵两米高的砖墙已经将大片空地围了起来,墙上刷着鲜红的标语:“三峡移民工程二期施工中“。
马国涛站在工地中央,看着这番忙碌景象,终于松了口气。他掏出手机,拨通了谢一扬的私人号码:“谢总,都安排妥了。就是...李德全那事...“
电话那头,谢一扬正在澳门葡京酒店的VIP包厢里,面前堆着如山的筹码。他漫不经心地听着马国涛的汇报,同时将一枚十万美金的筹码押在“庄“上。
“马主任,“谢一扬盯着荷官发牌的手,“你知道三峡最不缺什么吗?“
“啊?“马国涛一愣。
“意外。“谢一扬翻开牌,黑桃A,“尤其是老人失足坠崖这种意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马国涛沉重的呼吸声:“我...我明白了。“
谢一扬挂断电话,将赢来的筹码推向赌桌中央。牌桌上方的水晶吊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
审计组进驻当天,巴东县下起了小雨。
郑国强带着八名审计人员走进移民办大院时,马国涛已经带着全体工作人员列队迎接。雨水打在欢迎横幅上,“热烈欢迎审计组领导检查指导“的字迹被晕染开来,像在流泪。
“郑司长,您辛苦了!“马国涛小跑着上前撑伞,却被郑国强婉拒。
“直接去看安置房。“郑国强五十出头,身材精瘦,眼神锐利得像能看穿一切伪装,“从最远的那片开始。“
马国涛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最远的那片正是竹筋房最集中的区域,而且昨晚刚下过雨,潮湿的环境会让竹筋的霉味更加明显。
“那个...郑司长,那边路不好走,要不...“
“带路。“郑国强打断他,声音不容置疑。
车队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了半小时,终于到达了最偏远的安置点。令人惊讶的是,三百栋小楼前人来人往,晾衣绳上挂满衣物,炊烟从各家厨房升起,甚至还有几个老人在空地上打太极拳。
郑国强皱眉,这与他接到的举报信描述大相径庭——信中说这里大半是空房,而且建筑质量极差。
“郑司长,您看,我们的移民安置工作还是很扎实的。“马国涛的胖脸上堆满笑容,“这一片住了两百多户,都是从库区最危险地段迁出来的。“
郑国强不置可否,随机选了一栋楼走进去。楼道里飘着饭菜的香味,一户人家的门虚掩着,能看到里面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
“领导好!“男主人热情地迎上来,“多亏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郑国强点点头,目光却落在墙角的一道裂缝上。他蹲下身,用手指摸了摸裂缝边缘——太新了,像是最近才出现的。
“这房子住多久了?“郑国强突然问。
“啊?“男主人一愣,眼神飘向马国涛,“半...半年多了吧?“
郑国强站起身,突然推开卫生间的门。马桶上方的天花板有明显的渗水痕迹,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竹筋结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