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美没有意识到,她对“清风”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身上某些特质的排斥。她一直以来都渴望成为一个性格更加开朗、果断的人,可内心深处又有着敏感、纠结的一面,而“清风”的出现,恰好把这些她不愿意面对的部分放大了。她害怕承认自己的敏感和纠结,所以把这种情绪转嫁到了“清风”身上。她没有察觉到,自己在和“清风”争论时,那种固执和坚持,恰恰反映了她内心深处对自身性格的不自信和逃避。每当“清风”提出不同观点时,她内心的不安就会被激发,于是便用强硬的态度和激烈的言辞来掩盖自己的脆弱。她会想起小时候,在学校里因为害怕被同学嘲笑而不敢主动参加活动,总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这种内心的怯懦一直伴随着她成长,而现在面对“清风”,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胆小怕事的自己,只是用愤怒和固执来伪装自己。她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演讲比赛,她其实内心很想参加,也精心准备了很久,但在报名截止前的那一刻,因为害怕在台上出丑被同学们笑话,最终还是退缩了。当看到其他同学在台上自信演讲时,她心里既羡慕又后悔,这种复杂的情绪一直积压在心底。如今面对“清风”,相似的情绪被重新唤起,她对自己的不满和失望,都通过对“清风”的抱怨和抵触表现了出来。
在和“清风”的矛盾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小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冲突。她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黑暗中,四周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可她的脑海里却像播放幻灯片一样,不断浮现出和“清风”的对话。她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越想越气,紧紧握着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身体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她会在心里反复想着自己的观点,试图找出更多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仿佛这样就能在这场无形的争论中获胜。她回忆起和“清风”争论时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不断在脑海中强化自己的立场,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反驳理由,尽管这些理由在理智状态下可能并不那么站得住脚。一会儿又觉得“清风”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翻来覆去,把被子弄得乱七八糟。她的枕头被泪水浸湿了一片,身体也因为过度的焦虑而微微颤抖,仿佛置身于寒冷的冰窖之中。她会用被子蒙住头,试图隔绝外界的一切,可那些思绪却像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涌来,让她无法逃避。有时候,她会在半夜突然坐起来,呆呆地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神空洞无神,心中充满了迷茫。她会看着远处闪烁的星星,心想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如此困难,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会再次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她感到无比的无助和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
她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频繁出错,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她负责一份重要的报告,由于心不在焉,数据统计出现了严重错误,导致整个项目进度受阻。领导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她,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她低着头,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双手紧紧地揪着衣角,身体微微颤抖。她能感觉到同事们投来的异样目光,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些幸灾乐祸。会后,她回到自己的工位,看着那份满是错误的报告,心里充满了懊悔和自责。她不停地责备自己为什么这么粗心大意,为什么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不想让同事们看到自己的脆弱。她反复检查报告中的错误,试图找出补救的办法,可越着急越出错,心情也变得更加糟糕。和朋友相处也变得心不在焉,朋友们组织聚会,她虽然人在现场,但心思却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朋友们聊天时,她只是偶尔敷衍地回应几句,眼神空洞,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大家围坐在一起欢笑,她却只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显得格格不入。朋友们都觉得她变了,不再是那个活泼开朗、充满活力的小美了,私下里纷纷猜测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有的朋友关切地询问她,她却只是摇摇头,不愿意多说,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她觉得自己和朋友们之间好像隔了一层无形的墙,无法像以前那样畅快地交流和相处。
直到有一天,小美和妈妈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里,妈妈看到小美又把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房间里乱七八糟,像个战场一样,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小美,你能不能收拾一下房间,整天这么乱,像什么样子。将来怎么独立生活呀?”小美本来心情就不好,听到妈妈的话,一下子就火了:“烦不烦啊,就这点小事,天天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不用你管!”妈妈愣住了,没想到女儿会这么大反应,眼中闪过一丝受伤和惊讶,委屈地说:“我这不是为你好吗?你最近脾气怎么这么大?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跟妈妈说说。”小美的第一反应是反驳,张开嘴巴刚要说话,却突然停住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着妈妈受伤的眼神,那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委屈和担忧,突然意识到,自己和“清风”相处时的那种模式,竟然和跟妈妈相处时如出一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