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她似乎瞬间就进入了状态,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开始仔细规划起来。
“书籍的搬运必须极其小心,不能有任何闪失。”她沉吟道,“需要用干燥的软布包裹,放入特制的箱笼,轻抬轻放。人手也要挑选最仔细、最可靠的。”
“我已经安排好了。”我说道,“石秀会亲自带人负责此事,保证万无一失。”
“好。”她走到书架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测试其稳固程度,“书架的承重需要考虑,竹简沉重,绢帛易损,分类摆放也要讲究。通风、防潮、防火、防虫,都是需要立刻着手解决的问题。”
她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句句切中要害,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才是她本来的样子,那个在知识的海洋里从容自信的蔡文姬。
“这些细节,就全权交由你来安排。”我微笑道,“你是这里的女主人,也是最懂这些的人。需要什么,人手也好,物资也罢,只要我能办到,定会全力支持。”
她感激地看了我一眼,不再客气,立刻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起来。
很快,在石秀的亲自护送下,那些用油布和厚实箱笼层层保护的典籍,被小心翼翼地运抵了这处小院。当第一个箱子被打开,露出里面码放整齐、虽然陈旧却依旧散发着墨香的竹简时,蔡琰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亲自上前,戴上早已备好的干净手套,屏息凝神,轻轻捧起一卷竹简,如同捧着稀世珍宝。那专注的神情,那轻柔的动作,充满了虔诚与热爱。
接下来的几天,蔡琰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崇文馆的整理工作中。她亲自指挥着两名我拨给她、略通文墨且手脚麻利的亲兵家眷(确保可靠),开箱、清点、除尘、分类。
每一卷竹简,她都要仔细检查绳索是否牢固,简片有无缺损;每一卷绢帛,她都要小心翼翼地展开,查看是否有虫蛀或霉变。遇到破损之处,她会细心地用笔记下,准备后续修复。
她按照经、史、子、集的框架(当然,这个时代的分类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如此),将书籍初步归类,然后小心地放置到那些粗糙的书架上。虽然书籍的数量与她父亲蔡邕的藏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这个时代、尤其是在这战乱偏僻之地而言,已是一笔惊人的文化财富。
我偶尔会过来看看。每次看到她沉浸在书卷之中,或低头专注地修复着残简,或蹙眉思索着文字的考据,或条理清晰地指导着助手工作,都感觉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神采,是之前在府邸偏院时从未有过的。熟悉的环境,热爱的事业,让她如同鱼儿回到了水中,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
看着她在那些历经劫难的竹简绢帛间穿梭忙碌,轻柔地抚摸着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缩影,感受到了文明传承的厚重与不易。
她开始规划后续的工作:哪些书籍需要优先修复,哪些需要尽快抄录副本以防不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防虫防潮的香囊,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调整保管方法……一切都井井有条,充满了热情和干劲。
我知道,这间陋室,因为她的到来,终于有了灵魂。
书香,开始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重新悄然弥漫。
而我的心中,也更加坚定了支持她,支持这项事业的决心。这不仅仅是为了她,更是为了我自己心中那个更宏大的蓝图。
崇文馆,这颗希望的种子,终于在新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了。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