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后的两周,雪停了又下。林小羽再来时,卫衣换成了宽松的棉质衬衫,进门就掀开基础体温表:“体温还是没升,是不是药没效?”声音里带着焦虑,但气色明显好了些,痤疮褪了不少,下巴的痂也结了薄皮。
苏怀瑾搭完脉,脉涩减轻,转为弦细,舌苔白腻退了三成:“别着急,脉已经从‘刀刮竹’变成‘线穿珠’了,说明瘀血在化。”B超报告显示右侧卵巢有个12mm的卵泡,比上次大了3mm,“就像种子开始发芽,虽然还没破土,但根已经在扎了。”
话没说完,诊室门被猛地推开,林母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是某论坛的帖子:“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法根治!中医调理纯属智商税——”老人鬓角沾着雪,气喘吁吁地说:“苏医生,我们工薪阶层看病不容易,您给句实话,中药到底能不能断根?”
苏怀瑾接过手机,关掉满是广告的页面:“阿姨,您看小羽的睾酮从80降到65,这就是中药在起效。多囊就像身体的‘代谢紊乱’,西药是控制指标,中药是调体质。”她调出自己整理的病例对比表,“去年有个患者调了半年,停药后自然怀孕,现在孩子都半岁了。”
程野递过卵泡监测计划表:“下周安排超声下卵泡穿刺,中西医结合,既给中药时间调体质,又用现代技术辅助排卵。”林小羽望着母亲犹豫的神色,突然抓住她的手:“妈,我不想再吃避孕药了,那些药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病人。试试中医吧,就三个月,不行再换方案。”
林母看着女儿眼底的期待,叹了口气,指尖抚过她鬓角的绒毛:“好,听你的。咱们就按苏医生说的,喝中药、记体温、戒奶茶……”说到“奶茶”时,母女俩都笑了,林小羽吐吐舌头:“我保证不再偷偷点芋泥波波了。”
暮色渐深时,苏怀瑾在周期疗法方案上签下名字,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把雪花照得像撒了把碎钻。想起师傅曾说:“妇科调理是慢功夫,就像养蚕抽丝,急不得。”收拾病历夹时,发现林小羽落下的基础体温表,最新记录的格子里,体温线微微有了上升的趋势——虽然只有0.1℃,却像春雪初融时的第一滴水,预示着冻土下的生机。
护士站传来呼叫,下一位患者是位失眠的工程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交感神经兴奋。苏怀瑾披上白大褂,经过中药房时,老周正在筛炒白术,麸皮的焦香混着醋香附的酸,在暖气里酿成股安心的气息。她知道,每个多囊患者的调理之路都像场漫长的马拉松,但只要顺着冲任二脉的节律,帮身体找回失去的周期,那些被激素打乱的月信,终将像应时的潮水,重新漫过生命的河床。
诊室门再次推开,新患者带着满身的疲惫进来,苏怀瑾望向墙上的《黄帝内经》挂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的字句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知道,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中医的周期疗法就像首慢板乐章,需要医者的耐心、患者的信任,以及时光的沉淀——而这些,恰恰是生命最本真的节律。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岐黄手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