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他知道自己不能什么都做的好,所以他的思想是,这件事你比我有才能,比我做的好,那我就听你的。】
【比如领兵打仗,他自知自己比不过韩信,那就听韩信的建议,他也自知制定律法,征集粮草,安抚民心他比不过萧何,那他就把这些交给萧何,他也明白自己大局观,深谋远虑,出谋划策比不上张良,所以张良给他提出的建议他都会想一想,这事要怎么干。】
【当然,刘邦肯定不会无论谁提出什么建议都会无脑去做,但至少在刘邦这里做事,出事了是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章法,最后拿出最好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当君主的刘邦一言堂。】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韩信投到刘邦门下以后,刘邦也是一直没有太注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但萧何却注意到了这个王者。】
【韩信在刘邦军中一开始是做治粟都尉,他做了一阵子以后刘邦也没有注意到他,于是他又走了,萧何知晓这事的严重性,连夜骑马去追韩信,韩信表示自己只想当大将军,要不他宁愿不回去。萧何就承诺韩信他会帮韩信当大将军,劝回来韩信以后,他就跟刘邦举荐韩信。】
【萧何说的很郑重,刘邦也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他此时还不太明白这韩信哪来的这么大魅力?萧何的心都被勾走了?但他信跟着他从沛县一起出来的老弟兄萧何,还是封了韩信大将军的职位。】
“虽然但是,天幕你这个用词真的很怪。”萧何发出抗议,这奇奇怪怪的用词说的好像他跟韩将军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一样。
“这刘邦也真是敢用人啊,萧何举荐他就用了。”嬴政先是感叹了一句刘邦的敢用人,随即又开心起来,现在他知道了萧何在哪了,他大秦又要得一位大才了。
【但项羽是怎么做的呢?项羽身边有厉害的人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身边有大才。】
【项羽身边有一个名叫范增的大才,在项羽的阵营里地位不低,被尊为“亚父”,这个人有能力也就罢了,还真的对项羽很忠心,那么多人才都离开了项羽,但他却一直留在项羽阵营里,并且尽心谋划。】
【项羽对他的良言是怎么做呢?项羽是一点也听不进去啊。】
【其他先不说,就说鸿门宴那次,此时刘邦的势力还不大,但范增看到明白,其他那些人都啥都不是,只有刘邦,他一定会成为后期项羽称霸天下时的最大阻碍,必须趁现在他还没成长起来早早杀掉,以除后患。】
【于是范增跟项羽说,咱们在鸿门设宴,宴席上把刘邦杀了,项羽同意了,可是项羽阵营的一个人名叫项伯的人,他曾经受过张良的恩惠,他不想张良这个恩人因为这事被牵连,就悄悄去给张良透个信,想要张良先走。】
【但张良不想丢下刘邦自己走,就把这事告诉了刘邦,趁着宴会没开始,两人赶紧给项羽送信,给自己这阵子锋芒毕露的行为疯狂找补,平息项羽的怒火,项羽这个憨憨,看了以后竟然真没那么生气了。】
“?”嬴政缓缓冒出一个问号,项羽这是在干嘛?跟自己争天下的对手花言巧语写封信就信了?有一说一,两个针锋相对的对手出于各种原因不直接撕破脸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哪怕不放在明面上两个人心里也都有数啊,谁家好人真信这些花言巧语啊。
【虽然鸿门宴依旧是开了,但项羽此时已经没有之前一定要刘邦命的想法了,他的想法变成了,我们之间是有误会的,我们要借这场宴会解释清楚这个误会。】
【在这样的想法下,项羽对于范增成想在宴席上杀刘邦的行为不说完全反对,但至少说一句不帮忙冷眼旁观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范增心里很明白,要是项羽想要杀了刘邦,就当时项羽跟刘邦两人之间的距离,都不用别人出手,项羽自己提起枪莽上去,哪个大爹来了也救不了刘邦,可是范增明里暗里催了他好几次项羽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啊。】
【最后刘邦在一帮人的努力下终于是逃走了,鸿门宴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可见项羽是真不听劝啊。】
“这话说的很是,当时乃公真的命悬一线啊,真是好险就没命了。”刘邦虽然平时喜欢吹牛,但该承认的还是要承认的,当时要是项羽真的动手杀他,那谁也保不住他。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此消彼长之下,刘邦最终一步步从一个没有多少人跟随的小人物成长到能跟项羽这个最强势力分庭抗礼,到最后打败了项羽成为天下霸主。】
【这一期视频到这就结束了,大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发在评论区或者弹幕互相交流一下。】
穆嘉点开评论区,想看看都有什么评论。
【刘邦不仅仅有博主说这些优点,他还懂人情世故,你看鸿门宴的时候,项伯给张良透消息,本来人家想法很单纯,他当时跟刘邦又没多大交情,看的完全是张良的面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