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个远东战火纷飞之时,欧洲也称不算太平,首先是德国,自3月20日德军在东普鲁士向俄军发动进攻以后,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对俄国宣战,随后奥匈帝国也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是俄国、法国...让法国人诧异的是,他们唯独没有对比利时宣战,似乎是不想让英国下场。
而俄军为了截断东普鲁士与西普鲁士的行为明显正中德国人下怀,在波兹南以及上西里西亚地区德军联合奥军在这儿打了一场漂亮的进攻,而俄国在人波兰的突出部已经有了被包围的迹象。
4月15日,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攻陷了比亚韦斯托克。奥军与德军的联合部队也在1月16日正式占领了南比萨拉比亚。就在俄军节节败退之际,德军总参谋部却收到了一份来自远东战场的情报,让他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瀛人军团"的战术创新令人震惊。将坦克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的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陆战思维。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支军团展现出的战术素养远超预期。他们不是在简单地使用新式武器,而是在创造全新的作战方式。
没时间为波兰地区败退的俄军士兵感到悲伤,因为接下来赶到的是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法军。
就在3月20日德军向俄军进攻的一个小时后,法军也对着德军发动了进攻,3月20日下午5点,法军进入了莫朗日,而德军则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撤退,莫郎日战役正式打响。
在这场战役中,总计有四万法军法军奏着军乐唱着歌浩浩荡荡的“闯入”莫郎日的一个开阔地带,不凑巧的是,法军的行卫被莫郎日附近山上的德军士兵观察的一清二楚,这个信息很快就通过无线电传达给了他们后方的德军炮兵阵地,紧接着10门150毫米榴弹炮,40门77毫米野战炮将炮弹倾泄到了这群法军身上。
刚才还响彻云霄的军乐和歌声瞬间变成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和马匹的嘶鸣。
而德军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损失就将五千法军送上了天堂,并抓捕了两万俘虏。
两天以后,法军的两个集团军穿越了阿登森林,他们的目的地是占据德国境内一座叫做亚琛的城市,只要占领了这儿,法军就能在阿登森林的后方威胁德军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部署,穿过阿登森林的法军并不知道,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德军的监视之下。那些红蓝相间的军服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醒目,就像是一群迷路的孔雀闯入了猎人的领地。
德军早已在森林中布置了大量的机枪阵地。这些阵地被巧妙地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甚至有些被伪装成倒塌的树干。当法军行进到预定位置时,德军指挥官冷静地举起了信号枪。
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森林的寂静。
那是装属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声,每一阵枪声的响起都代表着一片法军的倒下,而法军则是一副不知生死为何物的成排成排的向这些马克沁机枪冲锋,然后被成片成片地放倒。德军机枪手甚至不需要瞄准,因为法军身上鲜艳的红蓝军服就是最好的瞄点。
仅仅一天,法军的损失就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人。
"这些法国人,还活在拿破仑时代。"一位德军军官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用19世纪的战术,来打20世纪的战争。"
******
威廉二世看着西线传来的战报一阵欣喜,他将西线完全交给了小毛奇,这个差点成为总参谋长的将军去做,而小毛奇稳扎稳打的行为也没有辜负威廉二世的信任。
在当日寄来的信件中,小毛奇在信中写道:“我军甚至只需要足够的弹药就能够将这些法国人挡在阿尔萨斯洛林外面。”
威廉二世曾认为,德军或许会丢掉阿尔萨斯洛林,被迫守在孚日山脉的堡垒里。但法国人不堪一击的表现甚至让威廉二世有了掉头进攻西线的想法。但威廉二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站在柏林的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上摊开的地图。
东线,这条德意志最长的战线,他们不但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派军而且在奥匈帝国境内也要派军,虽然波兰突出部已经有了合围的趋势,华沙城已经近在眼前,但威廉二世还是觉得沙俄没有那么弱,沙俄这头巨熊随时都会苏醒过来。
******
4月20日,来自柏林的电报送到了应天府,这封电报甚至是和朝鲜半岛的“瀛人军团”一起送来的。郑清璿看着手中的电报发愣,一方面是清军主力八旗没有在朝鲜半岛吃到一点好处,甚至可以说“瀛人军团”在朝鲜半岛是大胜。而另一方面德军在西线的防御正中郑清璿的预测:法军鲜艳的制服与“人定胜天”的战术思想将会把法军精锐一头撞死在德军的水泥墙上,而在东线他则是对德皇的犹豫表达了不屑。
沙俄并不是苏联,其国内混乱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没有解决不说,其军队中的指挥官皆有不合。前世之所以会出现东线溃败完完全全是奥匈太过于拉胯,以至于德军不得不调军东线发动了坎能堡战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