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月轮高悬,银辉洒满国公府,明月湖镀了一层银光。
徐南岱将此次家宴设在这里,意欲引水赏月。
湖畔四周,挂上了各式各样的景观灯笼用来照明。或悬挂于树梢或浮于水面,遍布整个湖畔。
灯笼的柔和光线穿透薄纸,与月光、星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湖面上,随着微风轻拂,灯笼轻轻摇曳,点点红光在水中跳跃。
岸上错落摆放着精致的矮几,杯碟摆放得整整齐齐。
一条由青石砌成的小径蜿蜒曲折,直通湖心的小亭。
小亭内,一位琴师正襟危坐,手指轻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泉水般潺潺流出,与四周的景致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
随着琴声的响起,自湖中引出的一道细长蜿蜒的水渠中,一只精美的觞被轻轻置于水面,随着水流的推动,在散落各处的席位直接流通。
长辈们早过了愿意饮酒赋诗的年岁,徐南岱觉得倒不如席面上简简单单吃蟹饮酒的好。那些个雅兴其实是留给外人的,家人间哪里还需要没话找话。
螃蟹是每桌必备,其它菜肴、点心则通过这道水渠传送,吃的是个趣味。
徐南岱命姜尘昨晚捉了几筐蟹子,今早立即送到国公府。月饼也是在水一方现做的,算作是徐南岱住在国公府的孝敬。
而湖面上也不消停,在筹备之际,她特意叫林管事调收拾了一条精致的蓬船。命府中小辈在湖中畅游,还有什么比长辈们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更开心的中秋家宴。
船儿轻盈地漂浮在湖面上,船身被精心装饰过,也挂上了五彩斑斓的灯笼。
灯笼的光芒在夜色中闪烁,与空中的明月遥相呼应,仿佛是天上的星辰落入了人间。
家宴开始时,蓬船驶向岸边,安排府中的少男少女们率先登船。
见徐南岱没有上船,沈聘婷热情的招呼她。
“林姐姐,你不跟着上来吗?”
“我先不上来了,晚点招呼完长辈,我再上来。”
沈曦月很喜欢徐南岱今晚的安排,难得对她如此热络。
“你尽快,我让船夫接你。”
徐南岱微笑着缓缓点头。
沈梃今晚也回来了,此刻同沈楀一起上了船。因为是徐南岱的亲表哥,相比其他人与她说话自然更随便。
“要不,我下去陪你吧。”
沈曦月每次见他这样都忍不住打趣,“三哥,看来你想你表妹,比想我们更多。”
沈梃红了脸,“胡说什么,人家帮忙操持,照顾长辈,我岂能把人晾在一旁。”
沈曦月也不逗他了,反而催笑着促徐南岱,“快去快回,三哥等着呢。”
她这样一讲,徐南岱忍不住瞟了沈楀一眼。只见他刚刚还笑容满面,此刻却有些冷脸,徐南岱赶紧开口。
“我快去快回,头回帮衬姨母操持家事,恐有不周,但愿大家今晚都高高兴兴的,满意就好。”
果然听到她这样一讲,沈楀马上调整了心态。
“放心吧,林妹妹。我们自是一家人,没有那么多规矩,你放宽心。”
徐南岱顿时松了一口气,心想小狼狗还是好哄的。
几人登船,湖面上船儿随着水波的荡漾,船身轻轻摇摆。
船内小桌上摆放了精致的菜肴,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增。
沈聘婷年纪最小,率先挑了一侧,其他女眷只好同她坐在一块儿。
沈梃和沈楀两兄弟,自然的坐到对面。
岸上,长辈们锦袍玉带,绣裙环佩,穿过廊道迎面走来,瞧上去都是精心打扮过的。
徐南岱觉得古代的寻常妇人,很难有太多的场合展现自己的锦衣华服,到了几个重大节日,自然不肯放过。
国公府的男人们也都是相貌不俗,一路走来老国公拈须微笑,与几个儿子轻声交谈,徐南岱感慨古代官宦人家出身的人,自然满身浩然正气。
随着长辈们纷纷落座,徐南岱安排下人们开始在水中摆放各式珍馐。
一时间,湖面上欢声笑语,传入耳畔。
杨婉平日里听人夸徐南岱在外能干,总未曾亲眼见过。
这次的中秋家宴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虽听私下里她讲的时候觉得主意不错,但亲眼见到更觉惊艳。
“萧悠是个有主意的,瞧着他们几个在船上,就像看幅画似的。”
“这孩子是个能干的。”
老太太笑着看向杨婉,给了这句肯定,其他两位夫人也跟着附和。
徐南岱知道老太太不过是客气客气,哪里动了真格。
“萧悠经验不足,多亏姨母提点。再说,不敢独自贪功。”
徐南岱指着远处一只巨大的肥兔子灯笼,“这只兔子是娉婷画的,我把它做成了灯笼。”
又指了指桌上的插花,“这些花是二姐姐的功劳。”
“今日使用的所有杯盘上,都是拿了大姐姐誊写诗文字迹请人专门烧制的,全当是小辈们对长辈们的孝敬。”
这回老太太一听真乐了,“知道啦!还是女孩们贴心,小子们是指不上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