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
榆树沟外的新区建设,在“神力BUFF”和大量劳动力的加持下,进度快得惊人。
一排排崭新的土木小屋拔地而起,虽然简陋,却也渐渐有了几分聚落的雏形。
靠着莫爷赐下的速生野菜和甘泉,以及田庚带着人开垦出的几片新菜地,种上了从附近山林里寻来的可食用植物种子,上千难民总算是暂时摆脱了饿死的危机。
然而,管理上的混乱和孩子们教育的缺失,依旧如同两块大石,压在韩莫的心头。
石头还是那个石头,每天忙着处理各种纠纷,嗓门越来越大,耐心越来越少,新区里的怨气也在悄然积累。
孩子们依旧是那群孩子,除了玩泥巴就是打闹,精力旺盛得让所有大人都头疼。
韩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手,如同泥牛入海,带回来的都是些没用的信息,什么某某山头又闹了土匪,某某城镇被官兵封锁了之类的。
至于他心心念念的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唉,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韩莫在神像里叹气,感觉自己快变成“望才石”了。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琢磨着是不是该自己创造点“人才模板”的时候。
墨生的信息渠道,终于有了回音!
这天下午,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了榆树沟外围的警戒线附近。
负责警戒的村民立刻警惕起来,拦住了来人。
“站住!什么人?”
那人停下脚步,并未惊慌,只是对着村民们拱了拱手,声音略带沙哑,却吐字清晰:
“在下孔德才,一介儒生,听闻此地有高人庇护,收容流民,特来……投奔。”
村民们上下打量着来人。
只见此人约莫四五十岁年纪,身形清瘦,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虽然布料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污渍。
他面容清癯,额头宽阔,眼神中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执拗,也难掩一丝长途跋涉的疲惫和落魄。
身后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里面鼓鼓囊囊的,似乎是……书籍?
在这个兵荒马乱,人人食不果腹的年月,还带着书籍逃难的,不是书呆子,就是把学问看得比命还重的人。
村民们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去通知石头。
很快,石头带着两个队员赶了过来。
“你说你是儒生?来投奔的?”石头上下打量着孔德才,眼神中带着审视。
他现在是新区的“管理者”,虽然焦头烂额,但也历练出了一些识人的眼力。
眼前这人,虽然落魄,但举止有度,眼神清正,不像是什么奸猾之辈。
“正是。”孔德才再次拱手,不卑不亢,“在下家乡傲来国瓯江,不幸遭遇战火,学宫被毁,师友离散,一路流亡至此。”
“数日前,偶遇一位……墨家游侠,言及此地莫爷仁德,庇护一方,使流民得以安生,心向往之,故不远千里,前来归附,只求一席安身之地,一口果腹之食。”
墨家游侠?
石头心中一动。
莫爷前些日子,确实让墨生师傅打探过读书人的消息。
难道……这就是墨师傅找来的人?
他不敢怠慢,态度也缓和了几分:“原来是墨师傅提及的客人。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请随我来吧。”
石头亲自带着孔德才,穿过外围的警戒线,向着新居住区的方向走去。
孔德才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
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从踏入这片区域开始,他就感觉到了一种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气息。
不是天地灵气的浓郁,而是一种……秩序感!
一种奇妙的、令人心安的凝聚力!
放眼望去,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数不清的人在忙碌着,砍树的砍树,挖土的挖土,建房的建房。
虽然大多数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没有孔德才一路所见的那种麻木和绝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忙碌的疲惫下,隐藏着的……希望!
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再看那些已经建成的房屋,虽然极其简陋,就是土坯混合木头搭起来的,但排列整齐,规划有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村落。
道路虽然泥泞,但明显有人在清扫,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和污秽。
路边甚至还挖了简易的排水沟。
这……这真的是一个收容了上千难民的聚居点?
孔德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一路从徐州逃亡而来,见过了太多的流离失所,太多的易子而食,太多的尸横遍野!
难民聚集之地,往往意味着混乱、肮脏、疾病和为了抢夺一点食物而爆发的血腥冲突!
可这里……
秩序井然!生机勃勃!
虽然贫瘠,却充满了希望!
这简直是……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此地……当真有神只庇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