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进程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杨竞作为穿越者,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是在推动历史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那些百姓,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
就像这次出巡吧,杨竞不顾肖青的反对,只带了20名羽林郎,这20名羽林郎还有10名是负责驾车的。
而且这次杨竞下令,车队里所有的马车,必须都是带蓬的,也就是带车厢的。这样一来,每两名羽林郎就能分到一个带车厢的马车。下雨了也有躲雨的地方。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了,杨竞吩咐肖青躲躲雨再走,“肖青,让兄弟们都回车上躲躲雨,不要在雨中为朕站岗了”
杨竞看着10名羽林郎手握长刀,穿着蓑衣在雨中侍卫,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吩咐这些羽林郎各自回车躲雨。
肖青点头称是,但是却没有下令撤防。他又没疯,真要是杨竞出点什么意外,他这个羽林卫指挥使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陛下说没有危险就没有危险啊?谁知道大梁朝廷的锦衣卫和影卫有没有人手在辽藩,毕竟晋王和齐王暴毙就在眼前,肖青可不敢赌,现在肖青睡觉都睁一只眼。
杨竞也不再去管,他一边听着雨声一边思考着下一步的走向。主要还是永安帝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在杨竞看来,永安帝肯定会采取萧炎的意见,采取苦一苦百姓的手段,来加强集权。而且杨竞更加肯定的是,一旦永安帝准备充分以后,肯定会大举进攻辽藩。
这是历史趋势决定的,江南士族和陇右贵族不可能放过辽藩这块肥肉,加之自己和永安帝的矛盾,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自己只能在有限的时候内,尽可能的加强辽藩的实力。
而且还要考虑到突厥的威胁,虽然前两年自己也好,大梁朝廷也好,对突厥用了几次兵,突厥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并没有根本性的伤筋动骨,一旦突厥恢复过来,肯定会大举南下的。即使现在,大梁朝廷最精锐的武装,还是那防备突厥的10万长城边军。
当然了,如果突厥平等的攻击大梁和辽藩也行,但是如果大梁和突厥勾结起来一起进攻辽藩,那事情就大条了。
“来人”杨竞突然对车厢外喊道。
“陛下”很快,杨竞的车厢门帘被拉开,石琳进来了。这次通政司随驾的两个官员,其中一个就是石琳。
“何知远现在在哪?”杨竞问道。
“回陛下,何指挥使现在应该在襄平城的对外情报司”石琳立即回答道。政保署、军情司和对外情报司这三大情报机构每天都会给杨竞做情报简报,杨竞出巡的时候,这三大情报机构每天会给杨竞上报情报简报的折子,所以石琳大概知道何知远的位置。
“传朕旨意,让何知远赶来见朕”杨竞吩咐道。
“是”石琳点头出去了。
杨竞闭上眼,靠在车厢壁上,把身上的披风紧一紧,进入了放空状态。何知远还得两天才能到,杨竞也不再想其他事,安心的等何知远来交办差事。
没多久,石琳又回来了,“陛下,臣已经通知肖青将军安排羽林郎回襄平城传旨去了”
其实这种旨意不用回复的,但石琳又回来复旨了,杨竞明白石琳的意思,还是想让自己单独召见。
杨竞向石琳招招手,石琳立即来到杨竞身边,轻轻掀开杨竞身上的斗篷,然后躺在了杨竞的身边。
由于雨一直没停,杨竞又在这里停留了一天,这里应该是抚顺县附近的某处,杨竞也没有细究。第三天雨过天晴的时候,杨竞刚想吩咐出发,肖青来报,说是何知远来了。
“臣对外情报司指挥使何知远参见陛下”何知远向杨竞行礼。其实对外情报司的主官职务应该是主事,但是杨竞允许对外情报司加挂锦衣卫的牌子,所以何知远就自称指挥使。
之所以对外情报司加挂锦衣卫的牌子,杨竞有两点考虑:一是在大梁外部,比如突厥等地,锦衣卫的牌子好用。毕竟这些年锦衣卫威名赫赫,这个名气杨竞觉得放弃了可惜。二来是何知远对锦衣卫的感情很深,杨竞加挂锦衣卫的牌子,何知远更加死心塌地的为杨竞卖命。一举多得的事情,杨竞没理由不干。
看着风尘仆仆的何知远,杨竞知道他这是连夜赶路了,不然也不能这一来一回两天何知远就来了。
“老何,你这也太拼了,不用这么赶”杨竞欣慰的笑道。
“陛下有招,臣尽心王事,不敢不急”何知远也笑着说,“不知道陛下紧急召见臣来,有何要事吩咐?”
“不急,你这赶了一夜的路,还没吃早饭吧?石琳,把朕吃剩的早饭给老何端来”杨竞说道。
石琳去把杨竞吃剩的馒头还有粥端了过来,何知远赶紧说,“不敢劳烦石大人”
“就在朕的车厢吃”杨竞笑道,“还有,别哭哭啼啼的,多大个人了”
这里也有一个讲究,杨竞赐新鲜的食物,那就是正常的赐宴,是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如果给的剩饭剩菜,那就是把何知远当成自己人咯,只有一家人才能吃剩饭吗?难怪何知远感动。
何知远快速吃完,然后又问杨竞道,“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是这样,朕想了解了解突厥的动向”杨竞笑着说。
说到正事,何知远也正色起来,“陛下,突厥最近的确有些动作”
喜欢大梁辽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梁辽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