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何知远的汇报,杨竞长出了一口气,“突厥这是要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啊”
“陛下所言极是”何知远点头附和道。
杨竞闻言一喜,“老何你懂什么叫做奴隶制和封建制?”
“啊,不懂啊陛下”何知远懵懂的说。
“那你所言极是什么”杨竞没好气的说道。
“臣就是觉得陛下说什么都对”何知远狗腿的说道。
杨竞翻了个白眼,“判断一个政权的成熟程度,要看它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军队组织形式。原来的突厥,充其量算是一个部落联盟,经济上也是落后的游牧经济。现在有了常备军、想必也有一套自己的组织系统,已经开始向封建国家转变了”
何知远听的认真,杨竞讲的也认真,讲到最后,杨竞已经口干舌燥了,“听明白了吗?”
“那个…臣好像没听懂”何知远老老实实的说。
“你…朕踏马的”杨竞气的都要动手了,李德全赶紧上来帮杨竞顺气。
“这样,李德全,你通知内阁、六部还有军情司、政保署的人明天来柳河行宫来议事”杨竞平复了一下,“至于何知远,拿着1000两银子滚回家休息一天,明天同样来议事”
“臣谢陛下”何知远美滋滋的告退了。能被杨竞骂,说明杨竞把他当自己人,何知远能不高兴吗?
翌日,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六部的尚书,政保署于冰、军情司柳依和对外情报司何知远都聚集在谨身殿,何知远给各位大学生和各部堂官介绍了一遍突厥的情况。
“你们说说看,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杨竞靠在御座上,问道。
由于突厥属于外部势力,负责军队的兵部尚书宋武先说话了,“陛下,臣以为,为了应付突厥的这种变化,咱们似乎要有针对性的扩军了”
“具体说说”杨竞不置可否的说道。
“陛下,众所周知,对付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骑兵,骑兵对骑兵,其次是炮兵,臣以为,我大辽的骑兵还是有点少了”
现在辽军五大边军各有一个骑兵旅,共计2.5万骑兵。神策军有2个骑兵旅1万人,凤凰卫有骑兵5000人,合计4万人。
4万骑兵听着挺多,但都是分散在辽藩各地啊,防备突厥的正面一线辽北辽军也就一个骑兵旅5000人,和突厥比起来,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陛下,臣倒是以为,不必扩军”户部尚书徐文说话了,“咱先不说扩军带来的财政负担,主要是没必要啊,现在咱们和突厥已经开始了互市,每年的贸易额达到520万银元,突厥没必要和我们开战”
“不是,小国公,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宋武立即反驳道。由于徐文的父亲徐远是魏国公,所以宋武称呼徐文小国公,“能用抢的为啥非得买?而且您觉得,突厥能拿出几个520万银元?”
宋武这话非常给力,突厥其实银子很少的,基本上都以牛羊、皮毛之类的抵账。好在辽藩现在大开发,对牛羊的需求量比较大,加之辽藩冬天的确很冷,那些皮毛也可以御寒,襄平商号才不愁变现。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咱先不说突厥能拿出几个520万银元?单说抢,突厥完全可以去抢更加废物的大梁啊?大梁长城近万里,才15万边军守备。我大辽的辽北长城只有200里,就有辽北边军3万人和长公主殿下的5000重骑兵守备,突厥只要不傻,就知道该抢谁”徐文针锋相对的说道。
嘿,你还别说,徐文还真有几把刷子,这个点不错,当年杨竞拿下赤峰县的时候,就斥巨资以赤峰县为中心,修建了北起小兴安山脉、南到燕山山脉的辽北长城,彻底把突厥东部草原封在了辽藩境内。
杨竞隐约记得,那200里长城总投资80多万银元,每隔15里就有烽火台,每隔30里就是屯兵站。不仅如此,在长城外,还密集种植了杨树和柳树,这些年,杨树和柳树也长大了,相当于在长城外,又多了一道阻止骑兵冲锋的绿色长城。看起来好像的确比大梁的长城防备要牢固。
“不是,什么叫更加废物的大梁?我大辽怎么就废物了?”宋武抓住了徐文的话柄,反击道。
杨竞饶有兴致的看着大臣们在争吵,他乐意看到群臣们因为工作争吵,这样才能集思广益。
杨竞乐意看,吴晋可不愿意看,他是很正统的官员,见两位尚书吵了起来,吴晋发话了,“两位尚书要注意官体,不要御前失仪”
吴晋还是很有威望的,见首辅大人都开口了,宋武和徐文才悻悻然闭嘴。
“那长平,你说说”杨竞又问吴晋道。
“陛下,先不说突厥怎么办,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咱们辽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忙不过来了”吴晋苦笑道。
“什么?”杨竞有些不知所谓的问道。
“陛下,现在咱们辽藩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吴晋解释道,“开挖几条运河,兵部和属地各郡已经忙疯了。工部杜尚书刚从凌水调研回来,今天参加完朝会,他就得连夜前往吉林郡,去看看松江和嫩江。工部的几个主事也都分出去了,现在就剩个右侍郎金成吉看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