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心里慌得不行,手心都冒汗了。他摸了摸裤兜里皱巴巴的一百块钱,这可是他寒假前最后的家当了,连买张回老家的火车票都得精打细算。现在徐大志居然要给他买几百块钱一套的衣服?这简直是要他的命啊!就他这样的穷学生,把自己卖了都凑不出这么多钱。
他下意识又想伸手去拉徐大志的衣角,想提醒他这个价格实在太离谱了。
可徐大志完全没当回事,反而兴高采烈地对店长说:"没问题,拿一套给我老弟试试。"
那语气轻松得就像在菜市场买颗白菜似的。
店长一听这话,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她在服装店干了这么多年,早就摸透了顾客的心理。要是客人觉得贵买不起,问完价格肯定找各种理由溜走。现在既然愿意试穿,那八成就是要买了。除非衣服实在不合身,否则这笔买卖基本上就稳了。
黄明站在试衣间门口直打哆嗦,这么贵的衣服他连碰一下都怕弄脏了,要是蹭坏了他可赔不起。
可徐大志根本不给他犹豫的机会,一把就把黄明推进了试衣间,他自己则在外面和店长东拉西扯地聊着天。
过了大概几分钟,试衣间的帘子慢慢掀开,黄明扭扭捏捏地走了出来。
哎哟喂,这可真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啊!虽然这小子走路还是缩手缩脚的,一点派头都没有,可这套笔挺的西装往身上一穿,整个人立马精神起来了,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
徐大志围着他转了一圈,越看越满意,二话不说手就要往包里伸……
店长看到这架势,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徐大志的手,就等着收钱数钞票呢。
徐大志从背包里拽出相机,对着店铺里挂着的西装和价格标签就是一顿猛拍。"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在安静的店铺里格外刺耳,刺眼的闪光灯一次次亮起,把店长的眼睛晃得直眯眼,不得不抬手遮挡。
"这位老板,您这是......"店长刚想上前阻拦,徐大志已经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证件,在她眼前晃了晃。
"看清楚了!"徐大志挺直腰板,声音洪亮,"我是省晚报的实习记者,姓徐。最近我们接到省工商局的线报,说供销百货这一片的西装店都在搞猫腻。"
他说着用手指捻了捻挂在衣架上的西装布料,"瞧瞧这料子,标着高支羊毛,实际上就是混纺的便宜货!"
店长听得目瞪口呆,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徐大志越说越起劲:"我们接到消费者投诉,专门来做打假报道。很不巧,你们店被我们盯上了。现在抓紧把这账结了,我们还有其他事要去忙。"
那时候市面上假货确实泛滥成灾。最出名的要数浙江东海岸那边的皮鞋厂,表面看着光鲜亮丽的大皮鞋,鞋底鞋面居然是用硬纸板做的,穿不了几天就开胶破洞。
虽然央台的3.15晚会才刚办没几年,但各地对打假查处的新闻经常见报,整治力度还是不小的。
徐大志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实习记者证,在店长面前晃了晃,又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咔嚓"拍了几张照片,嘴里还念叨着要搞个打假专访。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店长顿时就慌了神。
说起来这个实习记者证,在徐大志的指点下做得比真证件还要精致。上面单位名称、职位、性别、照片一应俱全,任谁看都一时看不出破绽。
这会儿徐大志又是亮证件又是拍照,还说要写打假报道,店长哪见过这阵仗,吓得腿都软了。"别别别,徐记者...啊不,徐大记者,咱们有话好好说..."
店长急得话都说不利索了,额头上直冒冷汗。
徐大志慢悠悠地把证件收好,故意拖长声调说:"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赶紧开发票吧。你放心,这衣服我们肯定送去质检。我们当记者的最讲职业道德,绝对实事求是,不会冤枉你们的..."
店长一听这话,心里更慌了。这分明是要把她们店的黑料曝光,让她们在同行面前永远抬不起头啊!
她赶紧陪着笑脸说:"徐大记者,您行行好,通融通融...我们做点小生意也不容易..."
她一边说话一边偷偷瞄着徐大志的表情。她们这家店开在商场里,人来人往的,要是在个偏僻地方,她早就直接动手把相机抢过来了。
最关键一点,是她们老板都不来这边,在兴州地区都是她店长说了算的,所以专卖厅里有几件衣服还是有问题的,是她私下搞来为卖高价的A货。
店长心虚,她也是头一回遇到记者来采访。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记者可是惹不起的"无冕之王"。不管是哪个单位见到记者都得陪着笑脸,要是把记者惹不高兴了,他们随便写篇报道曝光一下,让上级领导或者监管部门看到了,那处罚起来可就更没个轻重了。
特别是这两年那些被3.15晚会曝光过的企业,基本上就彻底完蛋了。所以现在做生意的老板们,最怕的就是记者来曝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