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志虽然不太情愿,但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说如果事情结束得早的话就去参加。
他知道,有些集体活动是躲不掉的,除非真想把自己完全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
1987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初十,星期日。
宜:安葬、入殓、成服、除服、破土、迁坟。
忌:馀事勿取。
徐大志一大早就起床了。
黄明看他起来了,也赶紧穿好衣服跟上——毕竟他拿了徐大志的钱,总得跟着干点活,哪怕只是去凑个人数也行。
两人吃完早饭,照例先去了供销宾馆。
前一天徐大志他们和报社已经谈妥了合作,今天上午约了电视台罗古风编导一起讨论黄酒行业访谈节目内容,然后再补拍两条现场采访,让吃瓜群众和路人点评一下东方黄酒有奖销售的活动。等这些拍完,剩下的就是剪辑和排日期工作了。
到了上午九点,约定的时间到了,徐大志和黄明赶到了电视台,刘晓伟和孙尚志也赶了过来。
刘晓伟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兴奋。
这段时间他为了筹钱和安排各种事情,确实累得不轻。
五万块钱,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对现在的镜湖酒厂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费了不少力气才新增的贷款。
不过,好在事情总算办成了,大家心里也有了盼头。
徐大志的计划一步步推进,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这让刘晓伟他们觉得他的营销策划能力确实厉害,心里更有底气了。
正式开拍时,大家看到徐大志跟在罗古风后面,现场忙前忙后地建议,时不时给出拍摄内容建议,刘晓伟他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
王小强小声跟刘晓伟汇报着电视台这边开支情况,听说整个拍摄才花几千块钱,刘晓伟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要说效率,罗古风带领的电视台团队真是没得挑,干活特别卖力。
开拍没多久,就按照徐大志设计的方案,把黄酒行业的历史和现状都拍得明明白白。他们不仅采访了好几家酒厂的负责人,还跑到街头巷尾收集老百姓的看法。
虽然东奔西跑挺辛苦,他们倒不矫情,拍摄进度也比预期快了不少,素材也拍得特别丰富。
在转场的路上,徐大志凑到罗古风身边商量:"罗导,待会收工后还得麻烦您件事。帮忙约一下广告部的秦季主任,我想趁着刘厂长他们都在,今天就把镜湖酒厂的后续广告合同敲定。"
"今天就要定下来?"罗古风有点意外。
"对,就今天。"徐大志点点头,"等你们这几期专题报道播完,我们打算接着投放一个月的冠名广告。钱我都让他们准备好了,而且不光是你们市台,省电视台我们也要投放......"
徐大志这话把罗古风听得一愣。
"省台?那可得不少钱啊!"罗古风热心地说,"要不这样,我在省台有个铁哥们,也是做编导的,我介绍你们认识?"
徐大志一听这话,高兴得直拍大腿:"哎哟罗导,这可太巧了!我正想问问您在省电视台有没有熟人呢!"
现在罗导主动提出帮忙,徐大志心里更踏实了。
罗古风回到电视台办公室后,立刻开始联系熟人。他打了几个电话,很快就有了回音。
没过多久,他就给徐大志带来了好消息:"都联系好了,省卫视的副台长诸国庆明天中午能抽出时间见面。另外省公共频道的许阳主任那边,要等到明天晚上才有空。"
徐大志连连点头表示感谢,把这些安排都记在心里。等把这些事情都落实好了,他才转身去广告部找刘晓伟他们,准备把最新的进展告诉大家。
刘晓伟见徐大志忙前忙后,满脸堆笑地说:“徐总,这几天真是辛苦您了!这一千块钱是之前您帮忙垫付的烟酒钱,我都记在心里呢。另外这五百块钱是我的一点小心意,专门感谢您这段时间全身心的付出。钱虽然不多,但都是我的一片心意,您可千万别嫌弃啊!”
徐大志摆摆手,爽快地接过钱:“哎呀,都是自己人,这么客气干啥。”
他接着说正事:“我已经托罗导的关系,约到了省电视台的诸副台长,还有省公共频道的许阳主任。中午约了诸台长吃饭,晚上和许主任见面。咱们今天先把这边市电视台的后续广告合同敲定,明天一早就动身去省城。对了,记得带几箱特制的镜湖好酒,到时候送给省台的领导们。”
刘晓伟一边听一边点头,突然想到什么,有些担心地问:“徐总,咱们就一共五万块钱营销费用,要在这么多电视台做广告,这钱够用吗?我心里有点没底啊。”
徐大志哈哈一笑,拍了拍刘晓伟的肩膀:“刘厂啊,你就放一百个心吧!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再说了,你那一万八千块的尾款还没给我结呢。要是你赚不到钱,我上哪儿收钱去?咱们是一条船上的,我肯定得帮你把事办漂漂亮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