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的十万大山深处,北盘江支流湍急的水面上,横亘着全长127米的红星铁路大桥。这座建成于1978年的钢架桥承载着西南铁路大动脉的重要使命,武警贵州总队某支队执勤二中队的战士们,已经在两岸哨所驻守了二十三个春秋。
2014年3月7日凌晨2点17分,列兵王海涛攥紧枪带的手指关节已经发白。这是他第三次在二号哨位单独值夜,月光被浓雾揉碎成惨白的光斑,远处密林里传来不知名的鸟鸣。当他的视线扫过桥面中段时,瞳孔突然剧烈收缩——一个披散长发的白衣身影正倚着护栏,下一秒就像片落叶般飘向黑黢黢的江面。
"扑通!"
巨大的落水声惊得王海涛倒退两步撞在岗亭铁门上,对岸哨位的应急灯瞬间亮起。三分钟后赶到的应急小组只找到江面泛开的涟漪,水下搜救持续到天明却一无所获。中队长李建国看着笔录本上歪歪扭扭的"白衣女鬼"四个字,用红笔重重划了个圈。
此后半个月,诡异事件如同瘟疫般蔓延。3月12日,下士张伟目睹白衣人影从桥塔坠落;3月19日,上等兵陈明听到女人哭声由远及近;最严重的是3月25日,刚下连的新兵赵志刚在哨位上崩溃大哭,声称有冰凉的手指划过他的后颈。营区公告栏开始出现黄纸符咒,炊事班每天早饭的鸡蛋都被摆成八卦图案。
"今晚我亲自去二号哨。"李建国把配枪拍在作战会议上。这位参加过汶川救援的硬汉不信邪,特意换上便装避开监控时段。凌晨1点45分,当他举着望远镜扫视桥面时,后颈汗毛突然竖起——西北角探照灯光晕里,分明有个白衣轮廓正缓缓爬过护栏!
"站住!"李建国边冲边打开强光手电,那团白影却像融化般消失在光束中,几乎同时,江面传来"轰隆"巨响。等增援赶到时,这位身高185的山东汉子正扶着护栏干呕,作训服后背完全被冷汗浸透。
次日的支队党委会上,投影仪定格在哨所监控视频第37秒:模糊的画面里,两道探照灯光柱在江面交汇处,隐约可见白色残影呈抛物线坠落。分管执勤的周副支队长摘下眼镜:"从今天起,所有哨位实行双人双岗,执勤时间缩短为两小时轮换。"
然而双人哨并未遏制恐慌蔓延。4月3日夜间,带队查哨的指导员刘文斌亲眼看到对岸哨位上方飘过白影,应急警报响起时,两名哨兵蜷缩在岗亭角落瑟瑟发抖。消息传到总队时已经演变成"百年女鬼索命"的都市传说,作战值班室的红机电话在清明夜凌晨三点骤然响起。
4月15日,由总队警务处长带队的专家组进驻中队。随行人员包括省公安厅痕迹检验员、省立医院精神科主任,以及贵州大学光学实验室的两位研究员。他们用三天时间建立了完整的观测矩阵:桥体两侧安装了12台红外热成像仪,江面布设了声呐阵列,甚至从省气象局调来了大气粒子监测车。
谜底在第4天凌晨2点08分揭开。当值班员第7次报告"白影出现"时,光学实验室的林教授突然冲向监控屏:"快切3号机位!把桥东哨所顶灯关掉!"画面中,原本清晰的白衣幻影瞬间消散,几乎同时,声呐显示江面下15米处有大型生物跃出水面。
次日的解密会上,林教授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大家注意看哨所顶部的400瓦氙气灯,其色温高达6000K,相当于正午阳光的亮度。当哨兵长时间注视强光源后转移视线,视网膜上会残留约0.2秒的视觉后像。"屏幕上出现模拟动画:哨兵转头瞬间,白色光斑恰好与江面跃起的中华鲟重叠,形成人形坠落的错觉。
"这种体长超过1.5米的淡水鱼,在繁殖季夜间会跃出水面吸引配偶。"省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调出监测数据,"它们出水时带起的水花声经峡谷放大,能产生类似重物落水的爆响。"
支队宣传科连夜制作的科普视频里,战士们轮流体验"视觉暂留"实验:盯着强光手电30秒后,所有人都在白墙上看到了飘动的光斑。心理医生则展示了着名的"罗夏墨迹测试",证明焦虑状态下更容易将模糊影像脑补成恐怖画面。
五天后,桥梁两侧的12盏探照灯全部改为向下45度角照射,执勤手册新增"避免直视强光源"条款。总队文工团带来的心理剧《光与影的真相》巡演时,王海涛作为群众演员,重现了那个改变他军旅生涯的夜晚。当舞台特效精准复现光斑幻影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次年清明,中队荣誉室新增了一块特殊展板。泛黄的执勤日志旁,静静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氙气灯泡,下方铭文刻着:"恐惧源于未知,勇气来自求真——谨以此纪念2014年春季执勤改革"。江风穿过展览窗缝隙,轻轻拂过玻璃柜里那条中华鲟标本,它的鳞片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宛如某个未说完的故事。
喜欢民间故事录合集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民间故事录合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