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沟村。
周云峰家的院子里,刘玉梅一大早就起来了,正在给一家人做早饭。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女儿周素英今天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然后就要放寒假了。
自从丈夫周云峰参军走后,大女儿周素英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得很懂事,小小年纪,却仿佛是个小大人一般。
从刘玉梅家里到充当村小学的八角庙,足足有三里地,中间还要经过一条河。
河上没有桥,每隔一步远,却用石头码了一个墩子,行人踩着这些石墩子过河,当地人称这种桥为跳墩子。
大人过跳墩子没问题,可周素英那么小,腿那么短,怎么走的过跳墩子嘛?
周素英知道妈妈很忙。每天上学都自己去,不要刘玉梅送。
她说她有办法过河。
刘玉梅不放心,有一次偷偷跟在她后面察看,想看看这小妮子怎么过河!
没想到这小妮子真的有办法,她来到桥边,并不急着过桥,一直等到有大人路过时,才甜甜地喊伯伯或婶婶,请路过的大人把她带过去!
从那以后,刘玉梅对这个小妮子彻底放了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女娃子已经不用母亲操心咯!
眼看早饭做好了,婆婆刘兰芝和大女儿周素英已经起床了,可小女儿周素兰和儿子周卫国还在酣睡。
刘兰芝现在彻底成了一个驼子,腰再也直不起来了,而且还不能使劲,一使劲就疼。
本来就是个小脚女人,现在背又驼了,彻底沦为废人一个,只能在家里做点家务活,帮刘玉梅照看一下孩子。
地里的农活,多得干不完。
农忙时虽然有农会主席周云义带着村民来帮着干,可平时的杂活可不少。
一家人吃了早饭,周素英背着书包上学堂去了,刘兰芝收拾碗筷,刘玉梅就忙着出工了。
今天,她计划把土沟里的土挖出来,担到地中间去。
整个冬天,刘家沟的村民都忙着做这个工作。
丘陵地带,坡多地斜,地里的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在农人们劳作时的踩踏下,或者在泥土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总是滑到土沟里去。
农民们就利用冬季的农闲时间,把这些土挖出来,担到地中间去,平铺在地里。
这样做,就能保证地里的土壤厚实,保证庄稼有比较好的收成。
这个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累人,经过一年的沉淀,土沟里的土变得很紧实,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
担土用的撮箕是刘玉梅自己用竹篾编制的,两撮箕土,足有一百斤,要把这个土担到地里,还真得费一把力气。
别人家都是老婆挖土,老公担土,可自己的男人当兵打仗去了,自己只好挖满两簸箕,把它们挑到地里,回来再挖两簸箕。
唉,别人只知道军属光荣,武装部不是来发奖状就是送慰问品,可谁又知道军属生活的艰辛啊?
那个砍脑壳的,不知道在朝鲜怎么样了?
听说战争打得很艰难呢,广播里都在号召全国人民“厉行节约增产,支援抗M援C!”
我要把庄稼种好,多收粮食,交给国家,好让国家把粮食拉到chaoxian去,支持战争,也让我家男人能吃饱饭,好有力气和那个什么M国人干仗!
刘玉梅一边干活。一边想着心事。
昨晚自己居然梦到他了,他是穿着一身军装回来的,崭新的军装穿在他身上,真好看!
可那个混蛋见到自己,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紧紧搂在怀里,接着又把自己扛在肩上,往卧室里走,然后就胡作非为,真是不知羞!
可自己咋又那么喜欢他呢?
刘玉梅的脸有点烫,已经担了十多担土,她觉得有点热,便准备把外面的棉衣脱掉,继续担土。
婆婆刘兰芝的声音却从自家院坝里传来:“刘玉梅,周卫国醒了,快回来喂奶!”
刘玉梅便放下簸箕往家走。儿子周卫国可是她的心肝宝贝,小兔崽子都一岁半了,还没断奶。
婆婆刘兰芝已经给周卫国穿上了衣服——她手工缝的棉衣棉裤。
周素兰端了一碗红薯稀饭在吃,周卫国在地上翘首以盼,等着母亲来给他喂奶。
看见母亲回来,周卫国扑了过来。
刘玉梅慈爱地抱过周卫国,掀开衣襟,让他吃奶。
小家伙虎头虎脑,眉目和他老汉一模一样。
可怜的孩子,还没见过他老汉!不知道他几岁才能和他老汉见面呢?
下午,刘玉梅继续到地里干活,直到天色快黑了,才回家。
半夜,周卫国突然哭闹。刘玉梅以为他饿了,便抱着他喂奶。
可周卫国似乎对吃奶不感兴趣,总是把母亲塞进他嘴里的乳头吐出来,然后又哭闹起来。
刘玉梅心知有异,伸手一摸他的额头,却发现他的额头滚烫得厉害。
刘玉梅顿时慌了神,赶忙叫来婆婆查看。婆婆也吓了一跳,直说必须赶紧找大夫。
村里没有大夫,要看大夫,得到元坝子街上去,那里有卫生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