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太后突然话锋一转:"听说有一起白莲教的案子牵连到了镇国公府,皇儿下令要拿我那不争气的弟弟牛继宗问罪?"
书房内空气骤然凝固,忠顺王见状笑道:"母后,此案尚在调查..."
崇平帝淡淡道:"镇国公府是太后母族,此事未事先和太后通气,是皇儿疏忽了。"
"不要紧,哀家自然信得过皇儿。"太后摩挲着茶盏。
"只是这涉及开国功臣之后,若不妥善处理好,难免让其他勋贵之家出兔死狐悲之感啊,你说呢皇儿。
崇平帝语气未冷,说道:"太后说的是,只是大周祖制,后宫不得干政,太后也当回避才是。"
牛太后闻言微微一笑,早有准备般从袖中抽出一卷诏书。"此事你父皇也知晓了,他的意见是,大理寺卿徐文国两朝元老,处事老成,此案该当由他主审,才能让各方信服。"
明黄色诏书展开的刹那,崇平帝瞳孔骤缩,手指用力捏的惨白!
---
忠顺王府,听雪阁内。
"太后搬出了太上皇,所以皇兄不得不让你停手,让徐文国接手此案。"忠顺王将茶盏重重一放。
随即笑眯眯说道:"这徐文国是太上皇的旧臣,又曾受过镇国公府的恩惠,所以这次牛继宗自是平安无事了,你小子怕是很失落吧。"
陆铭听到忠顺王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顿时心中一惊。
"王爷说笑了,下官不过是秉公执法。想着那牛继宗勾连白莲教,若任其逍遥法外,恐怕危害江山社稷..."陆铭喉结微动,面上却分毫不显。
"行了,上次本王让你多加小心,没过多久便出了白莲教这事,本王从不相信巧合。"忠顺王突然用折扇轻敲案几。
他忽然俯身向前,眼睛盯着陆铭继续道:"不过,你这心黑脸皮厚的性子,倒是颇对本王胃口。可你真以为,皇兄仅凭那点证据,就会完全相信牛继宗勾结白莲教?"
陆铭瞳孔骤缩,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他猛地起身长揖:"下官绝不敢行欺君之事!"
"坐下,你也不必紧张。皇兄是个只注重结果的人,牛继宗这事恰好可以用来试探太后,所以是真是假也不重要了,只要顺了皇兄心意,如何行事自然无碍。"忠顺王用扇尖点了点座位。
陆铭经过忠顺王的点拨,这才一阵惊醒。他虽也早知道崇平帝的性子,不过对皇宫和朝廷局势根本不了解,若仅凭自己的小聪明行事,迟早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忠顺王转过话头说道:"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陆铭闻言忙道:"王爷尽管吩咐,下官定当赴汤蹈火。"
"没那么严重。"忠顺王笑着摇了摇头。
"仇云飞和贾琏既与白莲教有牵扯,那自然要查,不过..."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这仇太尉毕竟掌管京营三万余众,身负戍卫京师的重任,若是因忧心其子病倒了可就不好了。到时候你去提醒他一下,这二者不可得兼..."
陆铭脑中"嗡"的一声,瞬间联想到之前崇平帝听到"仇云飞"三字的微妙神情,和忠顺王此刻的吩咐,一切突然贯通,崇平帝这是要动京营兵权!
他早听说仇太尉是三朝元老,在太上皇和崇平帝间不偏不倚,所以才安稳到如今。只是所谓的不偏不倚,也是崇平帝不能忍受。
"下官明白,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想通此关键,陆铭忙应了下来。
忠顺王突然用扇骨敲了敲陆铭肩膀,语重心长说道:"记住,往后办事..."扇尖轻点他心口。"这里要多长几个窍。"又移到太阳穴。"这里...要装点糊涂。"
陆铭闻言发自内心的深深一拜,随后便告退出府。
骑马悠闲的走在大街上的陆铭,还在思虑刚刚忠顺王的提示。自己已是太后和镇国公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崇平帝也早对太后有所不满,只是找不到合适契机,那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陆铭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既然明路被堵,那就别怪他走暗道了!
心中下好决定,陆铭便不再拖延,挥鞭策马,一路疾驰回到千户所。
刚踏入前厅,陆铭便见刘顺、张猛、周平三人都聚在一起,似是说着什么。三人见陆铭回来,齐刷刷的站了起来,脸上都带着欲言又止的神色。
"大人......"刘顺犹豫着开口。
陆铭一摆手,打断道:"既然圣意已决,咱们也将此案移交给大理寺,那此事便不必再提。"
他解下绣春刀放在桌上,转身扫视三人。"至于太后和镇国公府那边......若有迁怒,自有本官承担。"
刘顺闻言,猛地挺直腰板:"大人说的这是哪里话!自打跟了您,我们兄弟几个早就跟定你了!"他拍着胸脯。"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俺也一样!"张猛瓮声附和,黝黑的脸上满是坚定。
陆铭心头一暖,却故意板起脸笑骂道:"少在这儿表忠心!该干嘛干嘛去,怎么,是想偷懒?"他指了指门外,"刘顺留下,你们俩滚去整理案卷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