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还是出意外了!
就在今年冬天,刘大山怕甲鱼苗冻死,买了几口大缸,放在屋里,里边放上水,把甲鱼苗都放缸里。
结果那年冬天特别冷,屋里都冻冰了,那时也没有暖气,也不知道是密度太大,还是冻的,反正是都死完了。这可真是血本无归,赔了个精光!
由于母亲已经经历过一次打击了,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下彻底病了,病的还挺重。花了不少钱。
父亲也没法了,他只能选择种大陆菜。尽管挣的不多,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光赔钱。
刘长海想母亲了,恨不得立刻飞到母亲身边。
刘长海拉着刘小妹说:“走,去甲鱼坑找咱妈去!”
他可不敢把小妹单独放家里。
在去甲鱼坑的路上,刘长海的大脑飞速运转。其实自己心中有很多发财的办法,但是都需要本钱。有了,不如借着这次危机忽悠老爸去贷款。
这年头贷款太容易了,有的信贷员都去家里劝你贷款,记得上一世,自己的父亲也被人家劝过,但是母亲胆子小,不敢贷款。
“歇着呐大娘!干啥去呀婶子…忙着呐叔…”
刘长海这一路嘴巴就没停过,见人就打招呼,把村里人都整懵了。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他婶子,大山家的长海真是长大了哈,以前跟个闷葫芦似的,见面也不吭声,现在可倒好,见谁都打招呼”
“就是就是,可真懂事了!”
刘长海上辈子就是个内向的人,不喜欢跟人打交道,重生之后他决定做个活泼开朗的人。
甲鱼坑在村子东面,以前是生产大队的窑坑。
面积挺大,边上是废弃的砖窑,已经被平了,也有十来亩地,底下都是砖头瓦块的,想要种粮食就必须要把表面的土和砖头瓦块的清理了,在用好肥养几年才能种粮食,所以暂时还没有人承包,就便宜了老爹,连废弃的砖窑一块承包给老爹了。
离老远刘长海就喊:“妈~~妈~~”
王春花抬头一看,是自己的大宝贝儿子和女儿,开口道:“长海,你咋过来了?怎么不在家学习了?”
说话间,刘长海领着刘小妹走到王春花面前,看着母亲,笑嘻嘻地回答道:“出来透透气,光学就学傻了。”
在农村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很少有人去拥抱自己的母亲。
旁边的刘大山皱着眉头说:“一天天的就知道找妈,进家先找妈,出来还找妈,这亲爹就在你面前呢,看不见啊,当我不存在啊?”
刘长海嘿嘿一笑,叫了声:“亲爹!”
刘大山“……”
刘长海接过母亲的铁锨,让母亲在边上坐着休息,自己则一边平整岸边的缓坡,一边和母亲聊家常。
刘长海看着妹妹给母亲说:“妈,我听说咱们附近这几个村有拍花子的,小妹可不能单独出去。”(拍花子就是拐卖孩子的)
王春花说:“哦,那可得把我们小妹看好了!”说完把小妹搂在怀里。
聊了一会儿转头对刘大山说:“对了爸,我前阵子看了些养甲鱼的书,学了不少养甲鱼的知识呢。”
刘大山扭过头,看着大儿子问:“都学了些啥,说来我听听。”
“爸,你想过没,甲鱼对水温的要求是 20 度到 30 度,咱们这北方夏天还好说,冬天可咋办?”
“嗯?”刘大山愣了一下,说:“冬天甲鱼冬眠呗!”
刘长海:“北方不比南方,北方冬天水面结冰,水下氧气少,岸边土都冻硬了,也不好打洞,甲鱼苗能不能活还两说呢?”
刘大山听完神情一滞,把手中的铁锨一扔,焦急地说:“哎呀!我咋就没想到这点啊,那你小子有啥办法没有?”
“办法倒是有,嗯~就是~~”刘长海说到这还拉起了长音。
“你他娘的倒是快说啊!”
王春花在边上不乐意了,
“就不能好好说话,天天对孩子他娘他娘的,老娘这一天挨多少骂啊!”
刘大山:“……”
刘长海笑嘻嘻地说:“我说我说,爸,你知道温室大棚么?”
“倒是听说过,就是弄个棚子,用塑料布罩起来,里边再砌几个火炉跟火墙取暖,里边可以种一些反季节的青菜。”
刘大山说完突然抬头,接着说:“你的意思是冬天在温室大棚里养殖甲鱼?””
“对呀,我们可以搞温室养殖!这样不仅能解决甲鱼冬天无法生存的问题,还能省去它们冬眠的时间呢!冬天也能继续喂养生长。”
刘长海兴高采烈地说完,看向自己的父母。
只见刘大山和王春花两人同时目不转睛地盯着刘长海,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
刘长海疑惑地问:“咋了?”
刘大山看着已经长到 1 米 73 的儿子,感慨地说:“没啥,就是一不留神,你特么的就偷偷长大了……”
刘长海:“……”
接下来,父子俩又愉快地讨论了一些温室养殖的细节,比如怎么搭建大棚,在哪里建大棚,大棚里的水池要怎么建设等,刘长海都一一做了解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