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海说道“”我的全盘方案是,我要厂子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所有债务一概由我承担,工人我也会妥善予以安置,绝对保证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的状况。我预备拿出30万作为启动资金,全力将厂子盘活,而且有信心让年产值不低于500万。”
付县首目光犀利,直言道:“你的意思是不掏一分钱本金,就要把厂子拿走?”
刘长海回应:“付县首,可不能这么理解。您想想,96万的债务难道不是真金白银?我拿出来的这30万启动资金,难道能算假的?这可都是实实在在要往外掏的钱呐!”
付县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刘老板,你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这制衣厂说到底是县里的重要资产,你要是一分钱本金都不拿,我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实在不好交代啊。”
刘长海说道:“付县首,这制衣厂究竟是重要资产,还是沉重的包袱,您心里肯定比谁都清楚。”
刘长海看着付县首接着说道:“现在制衣厂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了,如果我不接手,肯定不会有别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最后就只能走破产清算这一条路。”
“您想想,就厂里那些设备、存货,能拍卖出96万吗?还有工人的工资、安置费,加起来又得好几十万吧?到时候厂子拍卖了,保不住,还落个破产的名声,你们政府还得拿出几十万安置工人,这对县里来说,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但现在不一样,我来接手,政府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把所有棘手的问题都解决掉,后续厂子盘活了,还能助力县城的经济发展,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付县首靠在沙发上,静静地凝视着刘长海,房间里瞬间陷入了短暂而又压抑的沉默。
过了一会儿,付县首终于开口:“刘老板,不得不说,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也很有魄力。不过,这么大的事儿,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还需要和其他领导商议一下。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们讨论出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你。”
刘长海赶忙站起身来,脸上挂着微笑,恭敬地说:“好的,付县首,我满心期待能和您达成合作,为县里出份力。”说完,我和付县首再次握手,在赵明生的陪同下,稳步离开了办公室。
刘长海一坐进赵明生的车里,便抬手看了看表,时针都快指向十二点了,赶忙说道:“老哥,都快中午了,咱找个地儿吃饭去!”
赵明生爽快应道:“行嘞!”
两人寻了个饭馆坐下。刚一上桌,赵明生就半开玩笑地调侃起来:“老弟,你这事办得可有点不敞亮啊,哪怕给县里出个十万八万的,也好说些嘛。”
刘长海赶忙解释,一脸无奈:“老哥,真不是我抠门。我这钱可没少花,只是没给到县府那儿罢了。96万的债务,再加上30万的启动资金,一共一百二十六万呐,就买了个快倒闭的厂子,还仅仅只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这钱花得还少吗?”
赵明生听他这么一说,不禁咋舌:“这么算下来,你可亏大了啊!”
刘长海顺着他的话叹了口气:“我肯定亏大了啊!”
可实际上,刘长海心里门儿清,自己根本没亏。
他总共就掏了30万,就凭库房里那两万件羽绒服,只要拉到俄罗斯(大毛)去,不仅能还清贷款,还能净赚一百多万。
这还是收美金的情况,要是用羽绒服换手表拉回来卖,赚得只会更多。至于厂子那些机器设备,那可都是白得的,稳赚不赔。
之所以给县府留百分之五的股份,刘长海也是有想法的。一来他手头就那三十万现金,还得当作厂里的启动资金,实在拿不出钱给县府了;
二来留这百分之五是有条件的,有了这百分之五,就能借用国有企业的名头,厂里生产的衣服也就能顺利进入国营商场和供销社销售了。而且等到1992年,还能把这百分之五的股份收回来。
这顿饭吃的时间很长,两人酒足饭饱,赵明生心疼刘长海,抢先把账结了。随后,两人便挥手告别。
刘长海看了看表,去了邮局,去给李军军打电话,县城邮局人明显比镇上邮局人多,邮局下午两点开门,现在刚一点,就排了好几个人了。
终于到了刘长海,接通了李军军的电话“军哥怎么样?”
对面李军军说道:“办妥了,你什么时候用,提前一两天给我说”
刘长海:“谢了军哥!”
走出邮局,刘长海回到学校,正好是下课。先到李美薇那儿打了个招呼。
李美薇刚想问点什么,好几个同学立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刘长海,校长叫你去干嘛了?怎么一去就是老半天啊?”
石磊也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本书,一边给刘长海扇着风,一边好奇地问:“是啊,到底啥事啊?”
刘长海随口胡诌道:“校长家墙倒了,正好我懂点瓦工活儿,就帮他垒了半天墙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