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悠意识到,现在形势已经很不乐观,自己必须尽快想到解除皇上顾虑的办法才行。
要不然,那天皇上压制不住太后一党,那他就完了。
皇上的脸上布满寒霜,双手抓住龙椅扶手,捏得骨节都发白了。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太后,端王等人在策动。
但他也清楚太后、端王一伙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如果此时与他们翻脸,将会引发朝廷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
现在外夷方面也对大恒虎视眈眈,如果内部再形成对立,大恒江山必定风雨飘摇,百姓也将生灵涂炭。
一边是自己最重视的儿子,一边是国家的安危和稳定。
皇上的内心,如同两股巨浪在激烈碰撞。
高悠看出皇上心中在纠结,想了一下,主动对皇上道:“父皇,既然此事因儿臣而起,儿臣愿辞去太子之位,给国子监师生和京城文人交代。”
高悠心里清楚,现在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皇上,绝不能让他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
至于太子之位。
皇上现在正当壮年,身体也结实,再撑十几年没问题。
谁能真正继承皇位,要看最后谁的实力强,拳头硬。
只要有了自己的力量,哪怕最后皇上没传给他,也可以凭实力夺取。
就像李二,靠着玄武门之变,不也登上皇位了吗。
所以,现在当不当太子无所谓。
重要的是赶紧培养出自己的力量。
这个皇位是他的,没人能抢走。
听到高悠竟然主动要辞太子之位,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吃了一惊。
因为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太子主动请辞的。
端王等人也都为之一怔,扭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请辞,还是在以退为进。
现在的高悠,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真的让他们捉摸不透。
皇上看着高悠,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高悠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不让他在此时难做决定,才做出这样的牺牲。
但这份牺牲让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楚无法言表。
大殿上的死寂般的无声,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压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都等待着皇上最后的决断。
皇上看着高悠问:“你想好了?”
高悠没有任何思考,义正言辞道:“想好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终归是因儿臣而起,儿臣有义务来承担这个责任。”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你能有这样的担当,朕很欣慰。”
高悠微微欠身,道:“谢父皇。”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高悠接旨。”
“儿臣接旨。”高悠撩衣襟跪下。
皇上语气平缓道:“现免去你的太子之位,降为永安王。”
“儿臣谢父皇。”高悠坦然接旨。
端王、梁王、高擘、费安远等人,见皇上真的废了高悠的太子之位,一个个全都面露喜色。
尤其是高擘,心花怒放。
因为他是大皇子,既有学问,跟朝中的官员关系也不错。
又有太后、端王等人的支持。
高悠被废,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属。
皇上看到了端王、梁王、高擘的表情,知道他们心里在偷着乐,冷哼了一声,对高悠道:“高悠,以前赏赐给你的东西一律保留,朕再赐你五万亩良田,一万亩山林。”
原本正高兴的端王等人,听到皇上赐给高悠这么重的赏赐,顿时气得脸都青了。
梁王忍不住想出声阻拦,魏继业冲他轻轻摇了摇头,让他别再去自讨没趣。
魏继业知道,皇上这么高调地给高悠赏赐。
就在是故意做给他们看。
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高悠虽然不是太子了,但仍然受他的重视。
别以为以后就可以随意欺凌迫害高悠。
“儿臣谢父皇。”
高悠心里很高兴。
因为只要有了这些田地、山林,他就可以创造出财富,只要有了财富,他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势力。
皇上对报事太监道:“去告诉外面那些人,朕已经免去了高悠的太子之位,让他们赶紧离开,不要再聚众闹事,否则按律法严惩。”
“是。”
报事太监去了一会儿,回来回禀道:“陛下,国子监师生和那些文人已经离开。”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正准备散朝,费安远再次奏道:“陛下,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不能再住在东宫。
按朝廷规定,必须今天就搬出东宫。”
皇上一脸怒色地看了费安远一眼,恨不得立刻让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吏部尚书郭清江也跟着道:“陛下,费相所言甚是,东宫乃储君之所,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应该立即搬出东宫。”
随后,端王,梁王,高擘,高卙,高隽,高威,张太祥等一众人也站出来附议。
皇上知道,端王他们就是想看高悠的笑话。
毕竟高悠一直住在东宫,在宫外并无其他居所,在这么仓促的时间里搬出东宫,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