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师,把审查人员的心理了解的很透彻,竟然把老刑审员怼得一愣一愣的。
【奇怪的报案人】
2012年2月6日10点左右,珠海市香洲区派出所来了一个约摸45岁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神情很焦急。
“我要报案。”该男子走到警务接待窗口,对里面的女警官说道,语气很急促。
女警官问道:“请问,报什么案?”
“我老婆和儿子失踪了。”他说。
经过详细问答,警方很快了解到这样的实情:失踪人名叫王慧,40岁,一名上市公司的高管,是该报警人的妻子。
他儿子名叫小西,大学生,是失踪女子王慧的儿子,和报警人是继父子关系。
正当警务接待员打算进一步了解情况时,抬头一看,报案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让警方感到很奇怪,从情理上来说,如果自己的老婆失踪的话,理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向警方陈述清楚,以便于警察尽早查明事实真相,怎么还没有问完就走了呢?
为了掌握更多的有助于警方破案的线索,失踪人家属的口供是最重要的破案资源,必须尽快联系到报案人。
后来,警方多次电话联系报案的中年男子,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后来,电话那头终于传来该男子的声音,警察问他为啥一直不接电话,他说在广州街头,四处张贴寻找妻子和儿子的启事。
后来,在刑侦人员的多次催促下,报案人才从广州回到珠海,令侦查员不解的是: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该报警人居然开车花费了4个多小时。
当该男子再次出现在警方面前时,和第一次报案时,脸上是截然相反的表情:很平静,看不出一点焦急的神态反应,好像是来参加什么会议一样,完全出乎警方的意料之外。
该男子名叫严玉军,面对警方的询问,他侃侃而谈,清晰而完整地陈述两个人是怎么失踪的,思维严谨,逻辑缜密。
按照一般的家属失踪案,警方必须事先了解:作为丈夫当时身在何处,案发时在干什么等情况,这些都是警方必要的问询程序,为侦查确定正确的方向。
令警方没有想到的是,严玉军似乎对警方下一句话要问什么,了解得一清二楚,每次没有等警方问完,严玉军就反过来问:你们是不是想知道……,我知道你下一句你要问的是……等 。
后来,刑审人员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好像他把我心理想法掌握到一清二楚,完全可以揣摩我的审查意图,有时,反过来把我问得一愣一愣的,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被动过。”
原来,严玉军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揣测他人心理就是他的强项,这次传讯让这些老侦查员感到前所未有的被动。
所以,第一次传讯严玉军没有得到任何有助于破案的线索,警方只得开始自己寻找失踪者。
据查,严玉军和失踪者王慧都是二婚,于2011年10月结婚。
严玉军在警方询问时说: 他老婆和小溪是在1月28日晚离家后就突然失踪了,失踪后自己到处打听她们二人的下落,并印发了数百张寻人启事,到处张贴。
并利用妻子的微信发朋友圈留言,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也希望妻子能尽早回家。
在妻子和儿子失踪后,严玉军的表现让警方很感动,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失踪的正常地关切。
因为王慧是公司高管,一年也有近百万的收入,是不是有人劫持了王慧,继而索要赎金呢?几天过去了,也没有人接到绑匪的电话。
警方又对王慧的儿子进行调查,发现小溪的社会关系极其简单,刚刚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实习,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的外围调查没有结果,这母子二人现在究竟身在何处?从种种迹象来说,很可能二人已遭不测。警方只能重新回到现场,并从失踪的当天开始梳理。
【疑点】
侦办人员很快发现了疑点,据严玉军报案称 :妻子和继子是在1月28日就已经失踪,他为何在2月6日才报案? 其中间隔9天期间,严玉军在干什么呢?
当警方就此疑问询问严玉军时,他极其反感,感觉自己妻子失踪了,自己做了辛苦的寻找工作,可现在警方反过来却来问他。
于是,他质问警方:“你们为何做这样的无用功?为何不抓紧时间去找我妻子?我自己报的案,难道我还有什么值得你们研究的吗?”
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严玉军与案件有关,侦查员只得前往王慧的家,希望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王慧的卧室干干净净,所有的日常用品和穿戴的衣物,均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室内,说明王慧并不是主动离开的,因为这些必须的随身物品可以说明。
那么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王慧是被迫离开的。
侦查员和技术人员对于每个房间都进行了细致的勘查,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疑点,正当离开时,一名干警忽然看见了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个数码相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