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断定,这是一起交通安全意外,并非刑事案件,猜测是携带有易燃易爆物品,从而引起爆炸。
公安侦查员们经过分工,对所有伤员进行当时爆炸时的细节调查和询问,当刑警问询时,这些命大的幸存者都说在昏睡中,什么都不清楚,就被巨大的爆炸声搞成了这个样子。
有的疼稍微轻一点的,干脆大喊大叫“我草他大爷的,哪个王八蛋搞的,逮住了一定把他千刀万剐。”
通过在医院向驾驶员询问,警方得知客车在路途中并无人上下车和离开。
警方推断不是刑事案件的依据是:
如果是刑事案件,比如故意爆炸行凶报复社会的话,行凶者再傻也不可能自己留在车上就引爆炸药吧。
除非自己是活腻了,想同归于尽,如果是真不想活了,为什么非得选一个去进货的大巴车,死法多的去了,跳河,摸电闸……
这于理不通啊!
这辆班车是前往服装批发市场的进货的,市场也有出售烟花的摊位,可能是有些乘客擅自将这些烟花带上客车,然后运到黑水市场去销售,从而引发爆炸。
但交管部门认定,这是刑事案件,不是交通安全意外。
原因也不复杂,烟花哪有如此强的爆炸威力。
交通安全部门认为,如果是劣质烟花想要把车子炸毁,炸死炸伤全部乘客,至少需要好几箱之多。
但司机表示,乘客是去市场采购的,基本都空手或者带着小包挎包这样的。
就算这些包里装满烟花,也不可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双方的判断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都怕担责。
想想看:如果是刑事案件,就和交通安全部门没关系,应该由警方负责侦办;如果是烟花爆炸,和警方就无关,属于交通安全部门监督不善,无需立案。
双方争论不休,案件的性质长时间不能确定。
如果这是一个刑事案件,就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爆炸杀人案,极为重大。
地市刑侦人员不敢懈怠,急忙向辽平省公安厅请求支援。
要说辽平省公安厅就厉害得多了,刑侦专家刚到现场就判定,这不是烟花爆炸,烟花肯定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经过现场的研究,爆炸的并非烟花里的黑火药,而是矿山上常用的铵梯炸药,还找到了雷管。
推测炸药数量不少,至少满满一包,大概 10 公斤,才把整个车顶炸飞了,全车乘客非亡即伤。
省的刑侦专家反复研判,终于明确了炸药的爆炸点,是在车厢靠前的上层卧铺上。
这个卧铺的乘客,就是那个李姓胖女士,她已经当场被炸死。
省刑侦专家赶到停尸房,对尸体进行研究。
李姓女士已经被炸得惨不忍睹,双腿之间被炸得稀烂,腹部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内脏被炸得不见踪影,死状极惨。
根据车辆上的爆炸情形,辽平省刑侦专家认为,炸药就是在李姓女士的大腿和腹部之间爆炸的。
也就是说,这个女人是坐在卧铺上,用大腿夹着这个包,顶在腹部上,然后突然爆炸了。
省刑侦专家经过细致检查,发现了起爆器的残片,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炸弹是被人工制作,手动而不是遥控。
调查后的结果是,这个李姓胖女人应该就是这起爆炸案的主谋。
如果不是这样,谁会把易燃物这样的带在身边呢?只有罪犯才会,对吧!
经过反复研究,初步判断是胖女人携带易燃物上车,然后纵火烧毁客车。
专案组猜测她的犯罪目的是发泄心中不满或者针对车上的某个人!
这个初步判断被告知给受伤的乘客和胖女人的家属时,没想到,马上遭到强烈反对。
受伤的售票员林文第一个表示不认同。
售票员林文说:
“我卖票也卖了一二十年了,见的人不少,善良的人碰到过,凶恶的人也碰到过。”
“这个女人怎么看都不像坏人,更不像会纵火危害社会的。”
“就在着火前几分钟,她还跟我不停地交流,说她女儿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心情特别好,还准备过段时间请朋友聚聚。”
“有说有笑,轻轻松松,哪里有一点马上要犯罪的迹象!你说别人干这事我或许会信,说他我绝对不信!”
不只是售票员这么认为,这个女人的丈夫更是坚决否认。
他非常生气,毫不犹豫地说:你说她是纵火危害客车,纯粹是胡说八道。
我们两口子从打工开始,努力了七八年,这两年日子才好起来。
我们在白城市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司,一年也能有几十万的收入,平时我负责公司,明年我们还打算扩大规模,肯定会赚得更多。
你们说,我们全家顺顺当当,在这个光景,她有什么理由要做这种傻事?
而且上个月女儿刚找到好工作,马上要转正,我们还准备全家一起去国外旅游,签证都办好了。
这时候你说他不想活了,要犯罪,这谁能信?谁犯罪也轮不到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