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苘苘的姥姥家距离县城五十多里路。如今的华夏大地,交通极为便捷,城市与城市之间道路畅通,村庄与村庄也都通了平坦的公路。
他们驾车途经集市时,只见几个卖水果的摊位分布在路边,摊位前站着几个顾客。这些顾客们都裹着厚厚的棉袄或羽绒服,孩子们穿得更是严实,活像一个个移动的小包袱。
“你停一下车,我想买点水果。”孙安佐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心里想着或许能从卖水果的人口中打听到有用的线索。
“你别买水果了,她舅舅过年都买好了。”李小燕赶忙阻拦他。
“我下去看看。”还没等赵苘苘把车稳稳停住,孙安佐就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跳了下去,转头说道:“你们就在车上等着就行。”
赵苘苘已经察觉到孙安佐心里藏着事,但又不好直接询问,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独自下车。
有个卖水果的老头,身上穿着棉袄,外面还披着一件黄大衣,头上戴着棉帽子,脖子上围着线围脖,裹得只露出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他脸上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经历的风风雨雨,乍一看,就像个有着许多故事的人。
孙安佐径直走到老头跟前,掏出一盒价值不菲的香烟,从中抽出一支递给老头,说道:“大爷,您在这儿卖水果有几年啦?”
“有些年头喽,得有个七八年了。原先我在县城里卖,后来想家了,就回村里集上来卖了。”老头十分健谈,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孙安佐赶忙掏出打火机,帮老头把烟点上,态度毕恭毕敬地说道:“大爷,跟您打听个事儿。”
老头低下头,闻了闻这名贵的香烟,没觉察出有什么异味,便惬意地吸了一口,说道:“啥事儿?你说吧。”
“二十年前,您还记得附近村里谁家丢过孩子吗?”
“这个嘛,”老头歪着头,思索了一会儿说:“不太记得了。不过几年前,附近村里倒是有人家丢过孩子,后来让公安局给找回来了。”
“噢,您再仔细想想,很久以前,有没有谁家孩子丢了一直没找回来的?”
“都是些陈年旧事了,实在记不清。”这时,有顾客过来买水果要过秤,老头嘴里叼着那支价值不菲的香烟,忙着看秤收钱,就把孙安佐晾在了一旁。
孙安佐仍不死心,又接着向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道:“大姐,您听说过谁家丢过孩子吗?”
“我倒是听说过一个。”女人回答得很干脆。
为了确认她和老头说的是不是同一件事,孙安佐多问了一句:“您记得是哪一年的事儿吗?”
“零几年吧,不过也是几年前,人家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给找回来了。”
这个女人是个热心肠,说话也不怎么过脑子,噼里啪啦地说道:“听说就算是几十年前丢的孩子,通过做什么信息也能找回来。你是丢孩子了吗?要是找不到,赶紧去公安局做个信息吧,现在都是免费做的。”
我?我看起来像是有孩子丢了的人吗?再说,我像是没钱做DNA信息的人吗?孙安佐心里一阵凌乱,但神色依旧如常,说道:“谢谢大姐了。”
李小燕坐在车里,看到孙安佐不买东西,却好像在和人闲聊打听事情,忍不住对赵亮明说:“你下去看看,到底咋回事?”
向来听老婆话的赵亮明,听到这话便推开车门准备下去。
“别下去,他回来了。”赵苘苘看到孙安佐两手空空地往回走,不由纳闷地想:大哥,到底有什么事瞒着我呢?
孙安佐一心想着自己的事,竟然忘了买水果,走了两步才反应过来,又转身回去买了一串香蕉。
看到他提着香蕉,心事重重地钻进车里,一向多嘴多舌的李小燕这次也没再说话。
最后,车子稳稳地停在了赵苘苘姥姥家门口。孙安佐对赵苘苘说:“你和叔叔阿姨进去吧,我就不进去了。”
“你进来坐坐呀,外面多冷。”李小燕一边掀开后备箱往外拿东西,一边说道:“有啥事儿,咱们进去说。”
“阿姨,我真没啥事儿。你们进去吧,我想在这儿给家里打个电话。”孙安佐说完,还装模作样地把手机放到耳朵边上。
“好吧。”赵亮明担心老婆又多说话,轻轻推了她一下,“那我们先进去了。”
姥姥家来了不少亲戚,看到李小燕领着丈夫和孩子进门,顿时一阵寒暄。
“苘苘来啦。”赵苘苘的姥姥一看到闺女和外孙女,那亲热劲儿就别提了。赵苘苘心里此刻却还惦记着孙安佐,心不在焉地听姥姥他们聊天。
赵苘苘刚坐下和姥姥说了几句话,就听到口袋里的手机微信响了。拿出来一看,是孙安佐发来的语音通话。
赵苘苘接通了说:“喂,大哥,你进来吧。”
“你舅舅家来的亲戚多不多呀?”
“多着呢,来了好几个。”
“噢,这样啊,那我就不进去了。你出来把汽车钥匙给我,我想开着车在附近转转。””孙安佐觉得人多眼杂,不太方便打听事情,开车出去转转说不定还能有新的发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