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柳月棠走远后,萧衡淡淡启唇:“起来吧。”
可昭妃却一直保持着俯身在地的姿势,不肯起来,似是在赌气。
萧衡沉沉叹了口气,上前亲手将她扶起。
“你明知,朕不会罚你。”
昭妃盯着他的眼睛,似是失望,又似是不甘,一向孤傲冷清的声音也变得沙哑:
“臣妾同皇上相识十二载,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入宫一年的婕妤吗?”
萧衡看着她有些泛红的眼睛,心下一软,语气温和道:“皎皎,朕是帝王,你心中不悦回宫同朕说便是,方才那些话,你不应该当着熙婕妤的面宣之于口。”
昭妃鼻尖发酸:“皇上是在乎自己的颜面?还是……皇上不忍熙婕妤受委屈?”
萧衡敛眸不语。
昭妃又道:“皇上在心疼她?”
“朕没有。”这一次,萧衡回答决绝。
他执起昭妃的手,极有耐心的道:“皎皎,熙婕妤她和宫里的其他嫔妃不同,她心性纯善,真心待朕,而朕却有愧于她。朕不求你们能和平相处,只希望你以后莫要为难她。”
昭妃眼神空洞而呆滞地看着他。
她从未见皇上如此袒护过谁。
即便是从前的皇后也没有,他曾说,只要自己不当着六宫的面让皇后下不了台,他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如今,皇上却如此维护熙婕妤。
心性纯良,真心相待?
呵……她不信。
“那皇上……你喜欢她吗?”昭妃凝视着他眼睛,既期待他接下来的话,却又紧张地攥紧了手心。
萧衡不假思索:“喜欢。”
昭妃心脏突地一疼,又听他继续说着。
“但朕对她的喜欢,和你不同。”
“后宫中,朕喜欢过的女子很多,这种喜欢只是不厌恶,不反感。而不是同你这般,让朕放在心尖上。”
随着他一字一句落下,昭妃方才松了一口气,缓缓露出微笑。
“皇上可曾记得您答应过臣妾的?”
“记得。”
昭妃眉目温软,目光深处满是柔情与喜悦。
“只要皇上记得便好,皎皎以后都不会再和皇上闹脾气了。”
言罢,她伸手环住萧衡的身躯。
萧衡嘴角微微扬起,抬手深深抱住了她。
昭妃紧紧贴在他衣襟上,香甜的幽兰气息荡漾在鼻尖,绵绵不绝。
她知道,那一定是熙婕妤身上的味道。
昭妃第一次有了危机感和不安。
所以,她不能再如从前那般有恃无恐。
正如嬷嬷所说,她这般一开始或许还会让皇上愧疚难安。
久而久之,便会将他越推越远。
没有谁会站在原地一直等你。
他的时间,他的心,他的人永远不会只留给你。
她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
自从上次月下畅谈,消了隔阂,重新开始以后。
她才明白,重新开始并不代表能回到从前。
不知从何时开始,她和这位帝王之间,已经渐渐有了疏离,不再亲密无间。
冬月十八,太后回宫。
宫妃们皆盛装立在宫门接驾。
霎时,宫门花红柳绿,珠玉盈翠,香气馥郁游离。
随着软轿落下,身着佛赤色金松锦裙的太后由宫人扶着缓缓落入众人视线。
众妃皆屈膝下去:“恭迎太后娘娘回宫。”
一旁的嬷嬷连忙将手中的雪狐鸾鸟绣金斗篷替太后系上,随后扶着太后的手沉稳上前。
太后打量着眼前的韶华女子。
以皇后为首,后面站着玉妃、昭妃、楚嫔、宁嫔、明嫔等人。
而后面一排,竟好些陌生的面孔。
见太后打量着人群,皇后连忙柔声道:“边关战事突发状况,皇上正同朝臣商议此事,所以便不能前来迎接母后了。”
太后缓缓地拨着手中的佛珠,淡然微笑:“无妨,国事要紧。”
言罢,她让众妃起身,继而目光环视众人:“听闻皇上封了位白婕妤,如今已有四个月的身孕,今日她可在?”
皇后正欲回答,便被玉妃抢先一步:“回太后,白婕妤胎像不稳,不宜挪步,正在宫中养胎。”
太后微微颔首:“久不见玉妃,容色越发艳丽了。”
玉妃嫣然巧笑:“今日太后娘娘回宫,臣妾特地打扮的艳丽一些,让太后你看着喜庆愉悦。”
“很好,年轻就应该好好打扮。”
随后,明嫔上前挽着太后的胳膊,娇声道:“臣妾扶您回宫吧,太后。”
于是,明嫔和皇后扶着太后的手往宫内走去。
脚步落至柳月棠面前时,太后停了下来审视着她:“若哀家记得不错,你是礼部郎中的女儿?”
柳月棠恭谨垂首,不疾不慢道:“回太后的话,正是。”
太后嘴角轻扬,似笑非笑:“哀家想起来了,选秀那日你被封为了御女,一年的时间,你倒是从最后面站到前面去了。”
这句话自然就是说柳月棠位份升地快。
柳月棠也从话语中意识到了太后对自己的不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