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临有了钼精矿,如虎添翼。她立刻调整了设计方案,将钼元素应用到反应釜耐高温部件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传感器的关键材料配方中。同时,她利用系统提供的知识,结合精密车间老师傅们的精湛手艺,开始试制那些设计独特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钼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对温度和工艺要求极高。精密车间的老师傅们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从未处理过如此“刁钻”的材料。一连几天,废品率居高不下,进度缓慢。
课题组内部,也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赵启年那几个新来的,虽然不敢公开反对千临的决定,却总是在私下里散布一些悲观论调。
“我说什么来着?这钼合金哪是那么好搞的?纯属浪费时间和材料。”
“就是,千组长还是太年轻了,想法是好,但不切实际。依我看,还不如用咱们之前的老办法稳妥。”
“嘘……小声点,让人听见不好。”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地传到了千临的耳朵里。王工气得不行,几次想找那几个人理论,都被千临拦下了。
“不用管他们。”千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她直接带着图纸和那袋珍贵的钼精矿,泡在了精密车间。她没有指手画脚,而是和老师傅们一起分析问题,研究工艺。她利用系统提供的材料学知识,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冷却速度、刀具选择等细节,提出了许多精准的改进建议。
一开始,老师傅们对这个年轻的女组长还有些将信将疑,觉得她一个搞理论研究的,未必懂实际操作。但当千临提出的几个关键改进点,都准确地解决了他们遇到的难题后,老师傅们的态度彻底变了。
“神了!千组长,您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光看看图纸,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位经验最老的车间主任,对千临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下好了,有了您这法子,废品率肯定能降下来!”
在千临的亲自指导下,精密车间的加工进度突飞猛进。第一批合格的钼合金部件和传感器核心元件,终于成功试制出来!
消息传回研究所,那些之前还在私下议论的人,顿时哑火了。赵启年等人脸上的表情更是精彩,惊讶、不甘,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忌惮。他们发现,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女组长,不仅技术上深不可测,而且行事风格极其强硬,一旦认准了方向,根本不理会任何干扰,直接用结果说话。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逐渐成型,接下来就是软件——也就是控制逻辑的编写和调试。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语言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更别提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成熟软件了。
千临再次展现了她“非人”的一面。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基础的逻辑电路图和有限的电子元件资料,开始从零构建控制程序。她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系统提供的算法和逻辑框架在她脑中飞速运转,转化为一行行最底层的、能被那些简陋电子管和晶体管识别的指令。
她甚至动手改进了所里那台老旧的、仅用于数据计算的电子管计算机,使其能够勉强承担一部分简单的编程和模拟任务。
这期间,她几乎是连轴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办公室的灯经常彻夜亮着。白墨心疼得不行,每天晚上都算着时间给她送饭,有时候会带上自己用系统奖励的草药配方泡的安神茶。
“临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身体会垮的!”白墨把饭盒和茶杯放在千临堆满图纸的桌子上,看着她眼下的乌青,满是担忧。
千临抬起头,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和淡淡的药草香气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快好了。”她揉了揉眉心,“核心算法已经完成了,正在进行模拟测试。”
白墨看着她眼中闪烁的、那种专注于科研时特有的光芒,知道自己劝不动她。她只能叹口气:“那你喝完茶,多少吃点东西。我给你留了门。”
“嗯。”千临应了一声,目光又回到了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代码上。
就在千临全力攻关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军工厂的高层,给她下达了一项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
这天,李副所长和军工厂总工程师,表情严肃地来到了千临的办公室。
“小千同志,有个重要的、高度机密的项目,需要你的技术支持。”总工程师开门见山,语气凝重。
他递给千临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绝密”两个醒目的大字。
千临接过文件,翻开。里面的内容让她瞳孔微缩。这是一个代号为“东风之翼”的项目,涉及我国新一代空天飞行器的关键材料和控制技术研究!
文件里阐述了项目面临的巨大困难,尤其是在耐高温、高强度材料以及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一直无法取得突破,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进展。而千临在催化剂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上的突破,让总工看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