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那你不知道,二哥下午一直赶着咱家驴送粟子谷穗,我看咱家驴都累的直喘气了。”王小莉迈进家门就开始喊。
“别喊了,也不怕别人听见,二哥也不是故意的。”王小茉倒是知道。
“肯定是二伯娘指使的。”王小莉不敢反驳姐姐,只是吐槽。
“知道你还说。”王小茉点点妹妹的头。
“晚上吃什么?”王小莉话题也转的快。
“大丰收铁锅炖。”王小茉想起铁锅炖,趁着现在还有心情做饭,打算来上一锅。
王小茉提前发了一盆面,给铁锅炖盖个被。
姐妹俩把家里能吃的菜都准备好,分成能炖的住的的和不能炖的,这能炖的住的跟肉一起下锅。
锅里放油,油响声过后下入大片的肉,油汪汪的油从肥肉中被逼出来,肉片被煎的两面金黄,下入自家的大酱和葱姜蒜,大酱的咸香从锅中溢出,被炒的黑亮的酱裹着肉,再倒入能炖的住的南瓜等,保证每一颗菜都粘上酱汁,一瓢温水下去,盖上锅盖等食。
“小莉,你去喊爹娘,我这边还有两刻钟就好了。”王小茉看锅里的食物已经有八分熟了,安排妹妹去喊人回家吃饭。
这边把其他的食材下锅,再把发好的面盖上,图省事,没有扭成麻花,这样每一块面底部都沾着酱汁,吃起来更香。
抽空王小茉捞了一碗咸菜,这天咸菜下饭,也补充一下盐分,再去园子拔上两颗萝卜蘸酱吃,这晚饭就好了。
锅里咕噜噜的想着,面食的香气夹杂着肉香飘出来,王小茉自己站在锅边都不想走了,只得望着门口看家里人还没回来。
“小茉,可以开饭了。”王老四何氏四个一起回来了。
王小茉掀开锅盖,鼓起的面饼迅速回收,用铲子把饼分成小份铲出来,只见挨着菜的一面吸满酱汁,挨着锅的一面是一家人都喜欢的嘎嘎。
“呦,今天这个不一样。”这边何氏来接手铲出来的饼。
“娘,看着香吧。”
“香,娘来吧。”何氏接过王小茉手中铲子,把锅里的菜翻了一下,盛出来。
“娘,我先把饼子端上去了。”
“去吧,小心别烫着。”
“这饼子真好吃。”一家人对这个饼子好评不绝。
“这么做好吃又省事。”
“娘,明天烙饼吧,中午回来卷点菜就能吃。”王小茉想着烙饼方便些。
“听我大闺女的,做啥吃啥。”
吃完饭,王老四两个还得去打谷场,家里还是留几个孩子收拾。
“哥,咋爹娘一起回来了?”王小茉还觉得奇怪,一般家里要留一个人在打谷场看着自家谷子不被偷。
“这个我知道,二伯说帮咱家看着,让爹回来,等爹回去他在回家吃饭。”王小莉抢先回答。
“二伯应该是不好意思下午用咱家驴拉粟子。”王秋收补充了一下。
那倒是有可能,二伯一直是个有主意的人,谁都得说上一声是个好人。
“小茉小莉,我一会复习功课,你俩一听听吧。”王秋收每日还要复习功课,写夫子留的作业。
女学这边倒是没有留什么作业,只是叮嘱回家孝顺父母,王小茉觉得也挺奇怪得。
“子曰:“弟子则入孝,出则悌······””王秋收学到论语了,开始带着妹妹一起。
两姐妹也摇头晃脑跟着读,听王秋收解释这句话得含义,一直是这么学习,倒是让王秋收记忆更深刻。
看着外边完全不见光亮,打谷场的方向倒是亮堂,点了火把,每年家里都是有人守上半夜,有人守下半夜,今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分的。
这边几兄弟一合计,王老大王老五守上半夜,王老二王老四下半夜,王老四和何氏就回家了,这半夜还得起来换人。
夫妻俩到家,几个孩子正好学完一段论语,嘱咐几个孩子好好睡觉,都早早歇下。
这半夜王老四自己一人起来,轻手轻脚就出了门,跟王老二汇合换了两兄弟来守着打谷场。
“醒了?”何氏见女儿醒了,抓紧时间盛了一碗疙瘩汤。
“娘,我爹呢?”
“你爹守场子去了,你哥换你爹去了,你跟妹妹在家吃完了打谷场,娘给你哥你爹爹带一碗。”何氏说完,提着篮子就走了。
“娘,待会我带水去。”王小茉只能跟着喊上一句。
天还早,妹妹还没醒,王小茉自己吃了饭,洗好碗,烧了一锅热水,加了白糖和少量的盐进去,在罐子里晾着。
“姐,爹娘去地里了吗?”王小莉爬起来没见到人,跑到厨房里问。
“爹娘哥都去了,桌上有饭,吃完了在家再睡会,姐先去送水行不?”王小茉想先走。
“那姐你到时候家来接我行吗?”王小茉想去,又有些困,不好意思说到,这粟子割完了,今天收黄米,小孩子每天都早起跟着做活身体扛不住,所以一家人说好了几个孩子累了就在家休息。
“行,到时候我回家加水,锅里烧了热水你要用别烫着自己。”王小茉觉得自己真是第一好姐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