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这一离去,犹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整个大汉王朝。刹那间,宫廷内哀鸿遍野、哭声震天,宫女和太监们皆掩面啜泣,悲痛欲绝;而宫外的百姓们闻此噩耗后,亦是愁眉不展,连连叹息,心中不禁担忧起未来的日子是否会再次陷入黑暗与困苦之中。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于是乎,朝中诸位大臣纷纷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着拥立新帝之事。
“诸位大人哪!这新皇之位必须尽快确定下来呀,否则咱们这大汉的万里河山恐怕就要摇摇欲坠啦!”只见一位胡子已然花白的老臣心急如焚地扯着嗓子高声喊道,他满脸焦虑之色,额头上的皱纹因紧张而愈发深刻。
“所言极是,此事的确刻不容缓。但关键在于,这人选问题着实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地加以斟酌考量才行啊。”一旁的曹参轻抚着自己下巴处的胡须,眉头紧紧皱成一团,忧心忡忡地附和道,“想当年,陛下在世之时并未留下任何子嗣继承大统,如今这皇位究竟该传予何人,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熟虑一番呢。”
大臣们围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每个人都情绪激动,脸红脖子粗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把房顶都掀翻一般。他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谁也无法成功地说服对方。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紧张而激烈的气氛。
就在这场激烈的争吵陷入僵局之际,一个年轻的大臣从人群中挺身而出。只见他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待大家安静下来后,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诸位大人,请听在下一言。以在下之浅见,我们不妨拥立刘恭为新帝。毕竟他乃是陛下的嫡亲侄子,拥有纯正的皇室血脉,名正言顺。再者,他如今年纪尚幼,心智尚未成熟,如此一来,更便于我们这些臣子对其加以辅佐和引导。”
这位年轻大臣的话音刚落,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皆陷入了思考之中,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这个提议。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点起头来,认为这个想法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就连一向沉稳持重的曹参,此时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经过短暂的思索,曹参终于抬起头来,缓缓说道:“嗯……此计倒也未尝不可。虽说刘恭尚且年幼,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用心教导,假以时日,想必他定能成长为一代贤明之君,造福天下苍生。”
既然连曹参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都表露出支持之意,其他大臣们自然也就不再犹豫。于是,在大臣们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与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拥立刘恭登上皇位。就这样,年仅几岁的刘恭懵懵懂懂地坐上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
这小小的人儿坐在宽大的龙椅上,显得格外渺小无助。他瞪大了那双清澈无辜的大眼睛,惊恐地望着下方黑压压的一群大臣。面对如此众多陌生且严肃的面孔,刘恭的心中不由得阵阵发慌,小手紧紧攥住衣角,不知如何是好。
“各位爱卿,以后还得多多辅佐朕呐!”刘恭用他那尚显稚嫩、带着几分奶声奶气的嗓音高声喊道,尽管他极力想要模仿成年人的稳重与威严,但那清脆而又天真无邪的童音,仍然使得在场众人忍不住露出会心一笑。
只见曹参赶忙向前迈进一步,毕恭毕敬地抱拳施礼道:“陛下放心,微臣等必当全心全意、竭尽所能,尽心尽力辅佐陛下治理这广袤无垠的大汉江山。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新皇登基这本应普天同庆的大喜之事,此刻这偌大的皇宫之中,氛围却是异常凝重压抑,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自从先皇刘盈驾崩之后,周美人便如同失去灵魂一般,整日将自己紧锁于屋内,与世隔绝,任谁前来探望都一概拒之门外。
就在这一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着宫闱内的绿树红花。曹参望着窗外大好的春光,心中暗自思忖:如此良辰美景,周美人若继续这般自我封闭、意志消沉,实在令人惋惜。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周美人寝宫,试图劝说其重新振作起来。
曹参来到周美人寝宫门前,停下脚步,稍稍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缓声道:“周娘娘,老臣曹参求见。”语罢,他静静地立在原地,等待着回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四周一片静谧,唯有枝头鸟儿偶尔发出几声啼鸣。良久之后,紧闭的宫门终于缓缓开启,发出一阵轻微的“嘎吱”声响。曹参见状,忙抬眼望去,只见周美人面容苍白如纸,神色憔悴不堪,原本灵动美丽的双眸如今变得黯淡无光且空洞无神,整个人看上去无比虚弱,仿佛风一吹便能倒下,着实叫人看了心生怜悯与心疼之意。
周美人微微抬起头,有气无力地问道:“曹丞相,您……怎么来了?”
曹参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周娘娘啊,陛下纵然已经仙逝而去,但咱们的日子总归还是要过下去的呀!您这般将自己紧闭于此,陛下若是泉下有知,想必其在天之灵也是难以安宁的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