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夏日,那骄阳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高高悬挂在湛蓝的天空之上,散发着无尽的炽热。强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烤得大地仿佛都要冒烟,地面滚烫,仿佛一脚踩上去就能将鞋底融化。街道上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偶尔有行人路过,也是脚步匆匆,尽量躲避着那炽热的阳光。路边的树木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仿佛被这酷热的天气抽干了所有的水分。
皇宫内的御花园中,一片郁郁葱葱,然而这炎热的天气却也让园中原本娇艳的花朵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刘弘正坐在那古色古香的凉亭下,周围摆放着几张古朴的桌椅,桌上堆满了各地呈来的奏章。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全神贯注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仿佛想要从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旁的太监小李子,身着一身整洁的太监服饰,手中拿着一把精致的扇子,小心翼翼地为他扇着扇子。小李子的动作十分轻柔,生怕惊扰到正在思考的陛下。尽管他努力保持着镇定,但额头上还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打湿了他胸前的衣襟。
“陛下,这天儿实在太热了,要不您先歇会儿,喝口凉茶解解暑?”小李子小声地建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他的眼睛不时地瞟向刘弘,观察着陛下的反应。
刘弘放下手中的奏章,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事儿一桩接着一桩,朕哪有心思歇着。你看看这些奏章,南方刚解决了流民问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好不容易让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安身之所,可北方又闹起了旱灾。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他们受苦啊。朕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坐视不管?”
正说着,只见苏琳和李风匆匆赶来。他们一路小跑,脚步急促,衣衫都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两人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却透露出坚定的神情。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燃烧着一股为百姓排忧解难的热情。
“陛下,臣等听闻北方旱灾的消息,心急如焚。特来请命前往赈灾,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苏琳和李风同时跪地说道,声音洪亮而坚定,在这寂静的御花园中回荡。他们的身体笔直地跪在地上,头微微低下,等待着陛下的答复。
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光洁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刘弘端坐在龙椅之上,他微微探身,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苏琳和李风,眼中满是欣慰之色。他轻咳一声,声音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丞相,李风,有你们在,朕安心不少。如今北方大旱,百姓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趟路途遥远,又正值酷暑,骄阳似火,道路上热浪滚滚,你们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切不可让朕为你们担忧啊。”
苏琳身姿挺拔,听到陛下的话后,缓缓抬头,他的目光坚定如磐,仿佛能穿透重重困难。他双手抱拳,声音洪亮而沉稳:“陛下放心,臣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番前去,定当竭尽全力,与北方百姓同甘共苦,不让百姓受苦。臣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协调各方力量,为百姓寻得水源,解决干旱之困。”
李风也跟着上前一步,他身姿矫健,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果敢与坚毅。他重重地点了点头,铿锵有力地说道:“是啊,陛下,我们一定尽快赶到,组织百姓抗旱救灾。臣愿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掘井取水,修缮水利,哪怕是烈日炎炎,哪怕是汗流浃背,也绝不退缩,定要让北方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刘弘听到他们的回答,心中甚是满意。他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他们面前,伸出双手,亲手将他们扶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许:“好,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有你们这样的忠臣良将,朕相信北方的旱灾定能顺利解决。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朝堂会全力支持你们。无论是钱粮物资,还是人力调配,只要是为了救灾,朕绝不吝啬。”
苏琳和李风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赈灾事宜。苏琳发挥他卓越的组织才能,迅速召集了一群经验丰富的官员。这些官员们有的擅长水利工程,有的熟悉粮食调配,有的善于安抚百姓。他们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救灾的具体方案,气氛热烈而紧张。李风则四处奔走,联系城中的各大医馆,召集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大夫。这些大夫们听闻北方旱灾的情况后,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前往,为受灾百姓治病救人。
与此同时,他们还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药材和抗旱工具。仓库里,一袋袋的粮食堆积如山,一箱箱的药材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人们忙着搬运水桶、水车、锄头、铁锹等抗旱工具,将它们装上一辆辆的马车。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筹备,一切终于准备就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