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园突然发现一块横在那里的大石头。
像是一块无字碑,横摆在群雕像的中间,老战士方阵之前。
蔡仲园问罗颖辉说:“武则天为自己修了一块无字碑,意思是让后人任意评说。这里的石碑前后都没有一个字,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罗颖辉在那块碑石的前后仔细看了看,果然没有一个字。
只有常年的雨水冲刷之下,留下的那些泪痕。
罗颖辉想了一想,非常肯定地说道:“可能是让类似我们这样的后人,尽情抒发怀念凭吊的意思吧。”
蔡仲园同意他的观点:“你说得对,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去主峰看看。”她的手指划过墓碑上的弹痕,“爷爷说,当年工兵连就是从这里把炸药送进日军指挥部的。”
他们沿着陡峭的山道攀登,蔡仲园的镜头不时捕捉到隐蔽的暗堡入口和锈蚀的机枪残骸。
当登上主峰时,雨停了,云海在脚下翻涌,露出蜿蜒如龙的滇缅公路。
“你看。”罗颖辉指着云海中的光点,“那是当年的喷火阵地。”她的手机屏幕亮着导航软件,标注着“远征军103师突破口”。
蔡仲园按下快门,将她的剪影与云海中的战场遗址重叠。
暮色降临前,他们回到罗永昌的墓碑前。
蔡仲园取出相机里的记忆卡,用读卡器导入罗颖辉的手机:“这些照片,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罗颖辉点头,将照片上传到国殇墓园的云端数据库。
听说过墓地是阴气最重的地方。
可在这松山的山顶上,现在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之下,他们只感到阳气在飞升!飞升!
蔡仲园的镜头扫过漫山遍野的野杜鹃,花瓣在月光下泛着血色的光泽。
罗颖辉的手机突然震动,博物馆的回复邮件显示:“罗永昌烈士身份确认,遗骸将于明日迁葬国殇墓园。”
“我们该走了。”蔡仲园轻声说。
说完两人一起双膝跪伏在地,深深拜伏了三次。
蔡仲园心里默默立下誓言:“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尽力多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至死不悔!!!
如果真的有天堂。
我祈祷上苍希望把你们迎接到那里去。
那里应该没有战争,让那里所有的人能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老天爷……!我求你了……!!!”
罗颖辉最后看了眼墓碑,将手机里的全家福设置成屏保——照片里抱着婴儿的老人,正是七十年前失踪的向导。
越野车发动时,车载音响自动播放起《中国远征军军歌》。
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雨雾掩埋,就像松山的石头,永远在唱着无声的挽歌。
他们想对所有的人说:“我的亲人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腾冲。
享受到了腾冲的各种美味美景之后,也要到松山的那个烈士陵园看看。
那里有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那里有一群永远回不了家的战士。
在祖国的西南,他们守望着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无声之中,长歌当哭……。
军科技部。
蔡仲园向上级报告,自己找到了一些电鳗的标本。
希望下一个研究目标是解开电鳗发电的秘密,创造出一种新的电能源。
军科技部收到他的这份报告之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结论。
最后的决定是。
这项研究项目暂时先放一放。
当前有几项急需解决的科研项目,其中最急需解决的是核废料的处理问题。
杨立明部长把他招到办公室,和几位领导一起研究下一步研究的项目。
世界各国目前对于处理核废料,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阶段。
以前的手段都已经接近饱和。
越来越多的核废料使得各核利用大国头疼不已。
我国虽然可以利用启明星Ⅲ号,把核原料的利用率达到了100%。
可是原先那些已经封存的核废料,也达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数量。
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方法,处理掉甚至利用这些核废料残存的核能,就成了当务之急。
蔡仲园接受了这个任务。
国防科技大楼三层会议室 投影仪的冷光扫过每个人的面庞。
蔡仲园的目光停留在军方代表苏少将手中那份《铅铋快堆核电源军事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
“启明星Ⅲ号临界数据显示,铅铋堆在-50℃环境下仍能稳定输出。”
苏少将的手指着报告封面,“但我们需要的是经过实战验证的解决方案。”
坐在长桌末端的王建国推了推眼镜:“模块化反应堆的小型化设计涉及27项专利,中核集团有能力完成技术转化。”
他的语气像在宣读判决书,“但让25岁的年轻人做主官,这不符合军队项目管理规范。”
蔡仲园注意到苏少将面前摆着《科研团队项目管理流程及规范》,第3.1条“项目负责人须具备高级职称”被红笔圈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