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白色的天际,阳光正艰难地穿过厚重云层,洒在市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冷冽的光。王晓东站在办公室窗前,凝望着远处新高科技园区的工地,那里机器轰鸣,塔吊林立,随着建筑工人的号子声响起来,整个胶南市开始鲜活起来。
此刻,王晓东的心情却如雨天的阴霾,沉重而压抑。前两天,王晓东得到了一条消息,园区的配套项目,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他让李丽玔作为媒体记者,带领同事去去做侧方位调查。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王晓东转身,李丽玔匆匆走进办公室,她的发丝有些凌乱,眼神中带着不安与焦虑。
“晓东,出事了!”李丽玔的声音微微颤抖,“我们通过调查得到消息,园区部分配套项目的承包商,被转包几道手续,由于最终转包价格已经没有利润,转包商偷工减料,导致园区配套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这个事情,疑似和市建设局的某些人有关联。”
王晓东的瞳孔骤然收缩,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园区建设是他倾注心血的项目,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影响胶南市的未来发展。配套工程看起来不紧要,但出了问题,将严重影响园区今后的生产。“消息可靠吗?”他的声音低沉而冷峻。
“千真万确。”李丽玔将手中的资料递过去,“我通过几个渠道反复核实过了。”
王晓东接过资料,快速翻阅着,脸色愈发阴沉。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市建设局局长罗章打来的电话。
“王市长,现在园区配套工程出了问题,现在很多谣言传说是我们建设局的工作出了问题,您千万别听那些谣言!”电话那头,罗章的声音带着几分慌张,“我们建设局的工程项目建设都是公开透明,都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招投标程序,谣言产生,肯定是有人蓄意抹黑。对这一事件,我们建设局也成立了调查组,正在全力调查。”
王晓东冷哼一声:“调查?我看你们早该调查了!园区配套项目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个事实你不可否认吧。现在事情闹成这样,你们打算怎么收场?我希望在三天内,你们给我一个详实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挂断电话,王晓东陷入沉思。他深知,这起质量事件背后,必定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纠葛。李丽玔看着丈夫凝重的神情,轻声说道:“晓东,要不我以记者的身份,更深入调查一下,说不定能挖出更多线索。”
王晓东犹豫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你一定要小心,这背后的势力恐怕不简单。我也会请相关部门介入,我们从两条线去了解和还原这个配套项目质量问题的真相”
接下来的几天,李丽玔凭借记者的敏锐和果敢,四处走访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棘手。相关人员要么三缄其口,要么故意误导,甚至有人对她进行威胁。
与此同时,王晓东在市政府内部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官员为承包商求情,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一次常委会上,一位资深常委皱着眉头说道:“王市长,园区建设是大事,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小的问题是常事,发现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嘛,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处理我们不宜张扬,万一闹大了,企业会对我们胶南市的工作失去信心。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就影响了整个园区建设的进度。那些承包商都是为胶南市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建议,由建设局组织技术专家对配套工程进行专项核查和验收,坚决要求他们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返工,直到验收合格达标为止?”
王晓东目光如炬,毫不退缩地回应道:“质量问题关乎园区的未来,更关乎胶南市的声誉。我们绝不能姑息迁就!如果因为怕影响进度,就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那我们如何向市民交代?如何向未来交代?”
王晓东据理力争,但仍有部分常委态度暧昧,官场历来就是这样,很多人办事,为了不影响自己,事情发生了就是掩盖子,没有人去想揭开盖。从古以来,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维系着官场的体面和互相扶持。宁可少一事也不多一事。
会议陷入僵局。会后,王晓东独自在办公室里踱步,心中烦闷不已。就在这时,李丽玔打来电话,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晓东,我找到关键证据了!这些承包商为了获取项目,向建设局的某些官员行贿了,他们的资质,全部都是挂靠的,而他们在招投标过程中,明显有围标串标行为。中标的单位,是建设局罗章的公子通过串标挂靠一级资质企业中标,项目又层层分包出去了,到了最后一个分包商,分包价格不到原发包价格的一半,他们的材料,都是假材料,根本不符合标准!”
王晓东心中一紧,放松下来,但随即又担忧起来:“丽玔,你千万要保护好证据,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