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省城的天空被厚重的阴霾笼罩,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大街小巷,行人裹紧棉衣,行色匆匆。省政府的会议室里,气氛却如盛夏般热烈,一场关于营商环境优化的专题会议正在进行。王晓东端坐在会议桌的首位,目光深邃,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墙上的电子钟滴答作响,仿佛在为这场会议倒计时。
“王副省长,近期我们对全省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调研,发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省发改委主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略显沉重,“部分地区审批流程繁琐,企业办事效率低下,一些隐性收费项目依然存在,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窗外,鹅毛大雪裹着冰粒砸在省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发出簌簌声响。会议室内,中央空调开至最强档,仍压不住参会人员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王晓东将保温杯重重搁在会议桌上,杯盖与桌面碰撞的脆响让喧闹戛然而止。
“上个月收到的企业投诉里,审批流程繁琐占比 42%。” 他抽出最上面的文件,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红圈,“高新区那家新能源企业,光是土地规划许可证就跑了 17 趟。” 目光扫过住建局局长,对方额头瞬间沁出细汗。
“我提议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年轻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敏率先发言,“每个重点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全程跟进审批流程。” 王晓东微微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词,却突然转向市场监管局:“张局长,你们上个月承诺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企业反馈说系统还没对接好?”
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卫国攥紧了发言稿:“技术层面确实遇到些问题......”“不是遇到问题,是你们没有主动解决问题!” 王晓东打断他的话,“明天我要看到具体的整改时间表。” 会议室空气骤然凝固,唯有电子钟的滴答声清晰可闻。
王晓东微微皱眉,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营商环境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对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大对隐性收费的查处力度,为企业减负。”
散会后,王晓东留下几位关键部门负责人。“今晚就去企业走访。” 他披上大衣,“咱们不能光听汇报,得去一线找堵点。” 一行人冒着风雪来到位于经开区的宏远机械制造厂,车间里机器轰鸣,总经理赵建国却满脸愁容。
“王省长,我们想扩大生产线,可环评审批卡了三个月。” 赵建国递上厚厚的文件,“环保部门说要等专家评审,但一直排不上号。” 王晓东当场拨通环保厅厅长电话:“立刻启动绿色通道,明天派专家组驻厂指导。” 转头又对李敏说:“把这个案例做成典型,所有审批超时的项目都要倒查。”
两周后,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推进会上,王晓东亮出最新成果:“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4 小时,‘企业服务专员’已对接 327 家重点企业,解决问题 146 项。” 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宏远机械的新厂房奠基视频,赵建国在镜头里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王省长,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窗外,雪不知何时停了,夕阳穿透云层洒在会议桌上。王晓东翻看着企业送来的感谢信,对身边的秘书说:“通知下去,下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我们要听听他们还有哪些‘急难愁盼’。营商环境优化,永远没有完成时。”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王晓东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他揉了揉发酸的脖颈,目光落在案头堆积如山的企业调研报告上。其中,多家中小微企业反映的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让他拧紧了眉头。
第二天一早,王晓东便召集金融监管局、各大银行负责人开会。“不能让企业因为资金问题倒在发展路上!” 他语气坚定,“我们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让银行敢贷、愿贷。” 他点名省农商行行长:“你们推出的‘小微快贷’产品,审批周期能不能再压缩?” 行长当即表态:“三天内给出优化方案!”
紧接着,王晓东带队走访了科创型企业云集的智慧谷。在青创科技公司,创始人林晓晴苦笑着说:“王省长,我们好不容易谈成了一笔大订单,可设备进口审批又卡住了,海关、商务部门两头跑,时间都耽误了。” 王晓东立刻掏出手机,现场连线海关和商务厅负责人:“今天下午就成立联合工作组,实行‘一站式’审批!”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跨部门协同难题,王晓东推动建立了 “营商环境联席办公机制”。每周三,涉及企业服务的二十多个部门负责人齐聚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公。第一次联席会上,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拿着 “一企一策” 申请表,激动地说:“以前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这儿一次性就解决了生产许可、环保备案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