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省城的太阳似乎发了狂,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空气中弥漫着炽热的气息。省政府会议室内,空调全力运转,却驱散不了众人心中的焦虑。王晓东身着素色衬衫,神情专注,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主持着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专题会议。
会议室的白炽灯管发出轻微嗡鸣,王晓东的目光扫过在座各部门负责人紧绷的面庞。窗外暮色渐浓,霞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正如当前公共服务不均等现状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巨大差距。他的眼神愈发深邃,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绝不能因为困难就退缩。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王副省长,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积重难返,” 卫健委主任翻开厚厚的调研报告,声音带着无奈,“偏远乡镇卫生院连基本的 CT 设备都没有,医护人员流失率高达 40%。上个月,青岩镇一位突发心梗的老人,因为镇里无法及时诊断,转院途中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教育局副局长也连连点头,补充道:“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不足城区的三分之一。更严重的是,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口巨大,有的学校甚至只能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大山里的孩子,连一节正规的音乐课都上不了。”
王晓东指尖敲击桌面的节奏陡然加快,镜片后的目光如炬:“困难存在,但不能成为不作为的借口。省财政厅立刻列出专项资金预算,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 他转向交通厅厅长,“下周前拿出方案,如何通过改善路网,让偏远地区群众更快享受到城市优质资源。” 他又看向科技厅负责人,“启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工程,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
会议结束后,王晓东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被阳光晒得发白的街道,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打破利益的藩篱,协调各方的关系。
一周后,王晓东带队深入山区调研。在一所只有五名学生的村小里,斑驳的黑板前,代课老师正用粉笔书写课文。孩子们的课桌椅缺胳膊少腿,操场是一片泥泞的空地。王晓东蹲下身子,握住一个小女孩冻得通红的手:“别怕,很快就会有新教室、新书本。”
在镇卫生院,王晓东看到唯一的 B 超机已经老旧到画面模糊,药房里的药品寥寥无几。一位老医生叹了口气:“我们这儿留不住年轻人,有本事的都往城里跑,我都快退休了,还不知道以后谁来接班。”
回到市里,他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看看这些照片!” 他将调研时拍摄的画面投放在大屏幕上,“我们的孩子还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们的群众还在这样的条件下看病,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他当场拍板:“启动‘教育均衡百日攻坚’和‘医疗资源下沉三年计划’,三个月内完成所有乡村学校标准化改造,半年内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础诊疗设备,建立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结对帮扶机制。”
但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资金拨付时,个别部门以 “财政紧张” 为由拖延;老旧社区加装电梯的方案,因居民意见不一陷入僵局;还有部分城市医院的医生对下乡帮扶存在抵触情绪。
王晓东再次召开动员大会,这次他带来了厚厚的群众来信:“听听这些声音!一位独居老人说,因为没有电梯,她已经三年没下过楼;山区孩子在信里问,什么时候能用上电脑;一位农妇哭诉,丈夫因为乡镇医院误诊,病情延误...” 他的声音渐渐哽咽,“这些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每拖延一天,就可能有生命消逝,有梦想破灭!”
三个月后,新的村小拔地而起,智能黑板取代了粉笔灰飞扬的黑板,通过 5G 网络,孩子们能实时与城市名校的老师互动;远程教学系统连通了城市名校,音乐、美术课通过大屏幕走进了大山。老旧社区的电梯陆续投入使用,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医疗方面,乡镇卫生院焕然一新,CT 机、彩超等设备一应俱全。城市医院的专家定期下乡坐诊,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村民在 “家门口” 就能得到省级专家的诊断。
王晓东站在新落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看着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村民诊断,眼神中终于露出欣慰的神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他在工作总结会上说道,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我们要让每一位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公平的阳光。”
正当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初见成效时,新的危机却悄然浮现。省财政厅会议室里,激烈的争论声冲破紧闭的房门。“王副省长,这笔资金必须重新分配!” 财政厅副厅长拍着桌上的预算表,“开发区新建的半导体产业园急需配套资金,总不能让百亿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黄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