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兴元年(1022年)这一年,老公真宗皇帝去世了,咱们的刘娥太后开始了她的执政生涯。
多年来,后宫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尔虞我诈,她一个懵懵懂懂初入王府的小姑娘,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各种各样的争斗和陷害。一点点地,她成长了,表现出了极深的城府和沉静内敛的特质。
到了后来,她终于爬上了皇后的高位。看着那些以前阴狠对待自己的嫔妃们,现在是颤抖着匍匐在自己脚下,她笑了,我怎么可能放过你们,我会比你们更阴狠,会让你们感受到绝望。不久后,这些人分别被安排上了不小的罪名,逐出了后宫,甚至关进了监狱。
再后来,真宗皇帝迷上了封禅祭祀,一天到晚大搞特搞宗教活动不能自拔,就当上了甩手掌柜,大大小小的政务杂事都交给了刘娥去处理。慢慢地,刘娥也迷恋上了这种“权力在手、天下我有”的美妙。
而如今,已经五十二岁的刘娥坐在了大殿正中央的太后宝座上,成为了整个大宋帝国的掌舵人。她摩挲着手中的太后大印,在心底呐喊,我喜欢这感觉,你们谁也不允许把权力从我手中拿走。
穿越历史的氤氲浓雾,你会发现咱们的女霸总刘娥太后思维敏捷、办事干练,绝对是当家理事的一把好手。她的内心非常的毒辣,完全精通了什么叫暴力政治。她做事无比隐忍,未来大宋发生的种种事情将表明,如果将来你不幸成为了她的敌人,那你就要加倍小心了,她会牢牢盯死了你和你的家里人,只要你们犯下哪怕一点点错,就立马会成为她拿下你的把柄。
而在此之前,她甚至不会让你感到有一点危机,哪怕是在刚刚上朝的时候,她还跟你谈笑风生,可能晚上就会有皇城司的人去抄你的家、灭你的门。
所以后世有人评价刘娥,说她像是一只捕食的猎豹,会把身躯深深地隐进草丛,悄无声息地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直待逼近猎物,再一跃而起死死锁住猎物的咽喉。
现在,先帝的遗诏已经赋予了刘娥执政的法理地位,她志得意满地坐在朝堂上。但是她在发号施令的时候蓦然发现,居然没几个人听她的,因为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个人,等着他的态度。
这个人是宰相丁谓,他趁着真宗皇帝病危、刘娥尚未熟悉政务的间隙,安插了大量亲信。同样,他也热爱着权力。
眼看着老皇帝去世、刘娥一个弱女子正式登了台,丁谓这边动上了脑筋。
虽说汉唐早就有太后垂帘听政的旧制,但丁谓并不愿意遵循,他创造出了一个叫作“大小事分议”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如果临时遇到“大事”,就由太后、皇帝召集宰执班子讨论决定;平时的日常“小事”就由宰相自己处理掉,然后由大宦官雷允恭集中拿给太后、皇帝“画可”就行了。
丁谓的理由说得很充分,这样既可以让太后、皇帝及时知晓朝政,又不用太过于打扰后宫清静。然而这里面藏着丁谓的如意算盘,一件事是算大事还是小事是宰相说了算,说白了想让太后你参与的就是大事,不想让你参与的就是小事。另外,那个天天给太后、宰相们来回传话的宦官雷允恭,也是丁谓一手扶植起来的死党,这意味着两人可以相互勾结起来欺上瞒下、控制朝局。
敏锐的刘娥立马察觉到了丁谓的阴谋,但是刘娥更明白,她不能现在就跟丁谓翻脸。由于前期和寇准等“太子党”斗争的需要,执政后她大部分的拥护势力都是来自丁谓,如果现在就翻脸就会让自己立即失去对朝局的掌控。
"准奏。"她轻启朱唇,凤冠垂珠在额前晃出冷光——刘娥选择了隐忍,但肚子里憋着火,在默默等待着机会。
至此,乾兴元年伊始,丁谓的宰相权力达到了顶峰,“与雷允恭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不久之后,他给自己加了司徒的职衔,这属于大宋最高的“三公”范畴荣誉职衔,大宋开国以后还从未给过活人这样的封赏。
同时丁谓大肆提拔任用私党,这里包括参知政事任中正、枢密副使张世逊等;并且开始大量驱除反对他的朝臣,包括签署枢密院事韩亿、镇定都部署曹玮等。
丁谓的权力越来越大,似乎早就忘乎所以,但暗地里一场针对他的行动正在悄无声息展开。
刘娥默默集聚着力量,准备着最后时刻的雷霆一击。犀利的观察力让她在关键时刻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参知政事王曾,此人一直作为丁谓的亲信出现,平时对丁谓唯唯诺诺,但是在涉及皇权的核心问题上,总会默不作声,还会把相关事情推给其他人做。
于是刘娥派人私下秘密接触了王曾,并在不久后单独接见了此人。果不其然,刚一见面王曾就立即跪下了,痛哭流涕阐述自己多年的委曲求全,上奏丁谓欺君罔上、贪污腐化的大量不法行为,同时上报的还有一份联名签署弹劾丁谓的大臣名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