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刚一现身,贾琏与贾宝玉远远望见,赶忙弯腰抱拳,身姿恭谨,恭敬唤道:“姑父。”那声音,充满了敬意与亲切。林如海脸上绽出温和笑意,那笑容如春日暖阳,驱散了几分他平日里的威严,伸手虚扶二人,说道:“难得你二人千里迢迢至此,一路舟车劳顿,可是有要事相商?”言罢,引二人入厅,分宾主落座。
厅内布置得典雅大方,黄花梨木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那桌椅纹理细腻,质地温润,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卷,画卷中,山水相依,云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更添几分雅致。
待下人奉茶毕,贾琏未敢耽搁,微微欠身,将贾府如今经济困窘之状,细细道来。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那忧虑之色,如阴霾般笼罩在他的脸上,说道:“姑父,如今府里的开支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可田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恰似那日渐干涸的溪流,难以为继。各处人情往来又耗费巨大,入不敷出,如今的贾府,实在是举步维艰。侄儿等思来想去,唯有推行养蚕缫丝之策,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只是,遍寻府中,竟无一个精通此道之人,故而特来向姑父求助,还望姑父能施以援手。”
林如海听闻,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手指轻轻叩着桌面,略作沉思后道:“此事倒也并非全无办法。我这辖下,多有擅长蚕桑养殖之农户。他们世代以此为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蚕桑之事,可谓是了如指掌。我可修书一封,与你们引荐几位老实本分、技艺精湛之辈。你们寻到他们,虚心求教,想必能解你们燃眉之急。”
言罢,即命人取来纸笔。林如海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至书案前,微微俯身,那月白锦袍的下摆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他提笔蘸墨,略一思忖,脑海中浮现出那几位农人的模样,他们朴实的面容、熟练的技艺一一在眼前闪过,便挥毫而就,笔锋苍劲有力,不多时,书信写成。他将书信递与贾琏,又道:“此信中所荐之人,皆是我知根知底的,为人可靠,技艺更是没得说。你二人持信前去寻访,定能有所收获。他们定会倾囊相授,助你们一臂之力。”
贾琏与宝玉赶忙起身,双手接过书信,躬身连声道谢,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林如海又留二人在府中用膳。席间,珍馐美馔摆满一桌,酒香四溢,那菜肴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林如海谈及江南官场利弊,言辞恳切,时而微微皱眉,那紧皱的眉头,似是对官场乱象的不满;时而轻轻摇头,流露出无奈之情,将官场中的种种门道和潜规则剖析得入木三分,令贾琏与宝玉受益良多。
二人亦向林如海讲述贾府近日诸事,其间感慨万千。说到动情处,贾琏不禁轻轻叹息,那叹息声中,满是无奈与忧虑,脸上满是沧桑;贾宝玉则微微低头,神色黯然,那黯然的神色,透露出他对贾府未来的担忧。
林如海听闻贾琏与宝玉提及贾府诸事,心中不免牵挂起女儿黛玉。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那忧虑如乌云般在眼中凝聚,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中满是关切,轻声问道:“自从老太太过世后,府中诸事繁杂,黛玉如今可好?我虽时常听闻她的消息,却总觉不够详尽,心中忧虑难消。她一个女儿家,要操持偌大的贾府,着实不易。”
贾琏与贾宝玉对视一眼,贾宝玉赶忙起身,恭敬说道:“姑父放心,妹妹如今已是贾府的当家人之一,操持府中事务井井有条。老太太过世后,府中一度人心惶惶,犹如一盘散沙,众人皆不知所措。妹妹以柔弱之躯,毅然挑起诸多重担,其勇气和担当,着实令人钦佩。她宛如那黑暗中的明灯,为贾府照亮前行的道路。”
贾琏也接口道:“是啊,姑父。林妹妹心思缜密,聪慧过人,凡事都能考虑周全,犹如那精巧的丝线,将府中诸事梳理得有条不紊。诸多事务经她打理,皆能井井有条,不曾出过丝毫差错。且她待人宽厚,无论主子奴才,提起林妹妹,皆是赞不绝口,对她心服口服。她在府中,犹如那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人的心。”
贾宝玉接着说道:“妹妹平日里虽依旧喜好读书写诗,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享受着那片刻的宁静与美好,然为了贾府的生计,亦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此次推行养蚕缫丝之策,便是妹妹率先提出。她日夜翻阅古籍,查阅各种资料,那一本本古籍,在她纤细的手指间翻过,每一页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又与我等反复商议,每一个细节都力求万无一失,宛如那精心雕琢的美玉,不容许有一丝瑕疵。”
林如海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同时又夹杂着一丝心疼。他轻轻叹息一声,说道:“黛玉自小聪慧,只是身子柔弱,我本盼她能安安稳稳,不被俗事烦扰,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如那温室中的花朵,被细心呵护。如今看来,她竟能挑起这般重担,实是难为她了。只是,这府中事务繁重,千头万绪,犹如一团乱麻,她一个女儿家,难免会遇到诸多难处,你们二人,可要好生帮衬着她。切不可让她太过操劳,伤了身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