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样任务加起来,光凭诸葛和关羽两人怎么可能玩的成?”
“所以他们两人的名声直到如今都在传唱,天地之间的传说也依旧在为他们提供助力。”
方圆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简单的凿通,那还好说。
但关键问题在于,凿通以后怎么办?”
别忘了,混沌凿七窍,一日一窍,七日而亡。
而一个死了的混沌,能够帮到四凶。
甚至帮到六天故气,却绝不可能帮到三天清气。
毕竟三天清气的力量可不是死,更不是罪。
相反与六天故气的幽冥之力敌对的它们,力量是生、是功。
传统的仙人,可不会是什么黑社会修仙升上来的高等能量储存器。
也不会是什么靠吸食罪与死苟活的存在,更不会是什么窃取天地权柄,吸食众生气运,奴役众生的所谓仙人。
以及为了长生不顾一切的长生鬼。
实际上,三天清气的根基,无外乎八个字。
德配其位,功参造化。
不只是要有力量,还要有德行,甚至往往德行比力量更重要。
不信的话,你看看自古以来香火旺盛的都是哪些人?
那些各种各样忽悠人的教派,他们最初的口号又是什么?
一句最普通的神爱世人,经过这么多年各种能人异士的迭代以后,发展出了何等的宗教。
甚至哪怕有些教派劣迹斑斑,但就因为一句爱世人,依旧可以在天地之间堂而皇之的行走。
不要说什么,犯错的只是个人,而不是整体。
特么的,既然这样,凭什么又把个人的好事安在整体头上?
所以靠恐惧的手段,短时间之内可以让别人听你的。
但长久下去,鬼才会听你的。
甚至别说长久时间了,当你带来的恐惧大于生命消失的恐惧的时候,你看别人反不反抗你就完事儿了。
因此,自古以来推崇德行,不只是因为有人需要用这个减轻自己的统治成本。
更重要的是,德行是真的具备力量的。
那种力量不像刀枪那样晃人眼睛,也不像枪炮那样轰天动地。
但就像那片桃林的根一样,都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扎在不知道多少人的心中。
“桃园一祭结义谣,滔滔忠奸留得汗青照。
看出师未捷而身已老,道道天命终究难违了。”
也许历史真的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丑媳妇儿总要见公婆的。
那些真正闪耀着德行与功业光芒的人和事,就像深埋地底的桃核。
纵使地表之上的树木再怎么修修剪剪,甚至嫁接李子苹果到桃树枝上也改变不了,它的根子就是桃核。
“所以这才是让他们两个去做这件事的原因,靠他们的德与功,以及在岁月流逝之下所积攒的名。”
对于九节杖的猜测,方圆点了点头道:“不错,没有这样的德与功梳理,别说开七窍了。
恐怕靠近混沌当时就得死。”
摇了摇头,九节杖感慨道:“这哪里是在凿七窍,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德与功感化那片混沌,好立下自己新的理之秩序。”
“这么说倒也不错。”
方圆点了点头道:“不过就是这个过程之中的风险,有点太多。”
风险何止是多,说是要以一人之力对抗全世界都不为过。
毕竟混沌无善无恶、无秩无序,本身就是对一切善恶道德、伦理观念等人为秩序的消解。
甚至哪怕是物质层面上也在不断的消解。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和关羽两个人就好像要把物质上的量子,以及玄学上那什么玩意儿都有的道,给雕琢出清晰的模样。
所以,九节杖沉默良久,最终缓缓道:“鞠躬尽瘁、忠义千秋,哪怕有着万万人心相助,想要把这条路子走通难比登天。”
实际上登天也不是那么难的,尤其是一些低配版的登天。
不过,三天清气果然走的还是堂皇正道。
只是这正道,实在是有点太过艰难酷烈了。
“这世上本没有路,只不过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
拽了一句文之后,方圆十分淡定的说道:“这才哪到哪儿?
洞开七窍以后,对七窍的维护。
以及混沌这个度过了死劫,有了情识的家伙,又该怎么处理,那才是重中之重。”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所以一旦开了七窍以后,混沌也能视听食息了。
一个真活着的混沌,特么的,这比天道有灵还离谱。
而且有生必有死,活着的混沌可不会再像原来那样任人摆布,甚至是在他身上凿七窍。
不说别的,它吃什么,喝什么?
视听食息代表的可不只是四种感官,还有随着这四种感官而来的无穷无尽的因果与需求。
一个活过来的‘天地大人身’,它的‘饥饿’和‘需求’,得是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满足?
还有,视听食息换个说法也就是眼耳鼻舌,归属于六根之四。
至于剩下的六根之二身、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