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概况
塔河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县,地处大兴安岭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国最北部的县份之一。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市,南靠新林区、呼中区,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73千米。
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民族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人。作为大兴安岭腹地的生态屏障与交通节点,境内森林资源富集,同时承载着古驿文化、鄂伦春民族文化与红色记忆,核心产业涵盖生态旅游、特色林业及林下经济。
二、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一)镇
- 塔河镇: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南部,呼玛河沿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核心产业为商贸流通、木材加工及旅游服务,依托城区资源发展生态观光与红色旅游。标志资源有栖霞山植物园(可俯瞰全城风光)、奥仑公园(展现鄂伦春文化)、向守志将军故居。交通便利,铁路K7039次、K7041次可直达,加漠公路穿镇而过,距加格达奇机场转乘大巴可达。
- 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县内唯一民族乡,地处县境东部,是中国最北的鄂伦春聚居地。核心产业为民俗旅游与林下经济,传承桦皮船制作、摩苏昆说唱等传统技艺。标志资源有鄂伦春民族风情园、中国·古驿道驿站博物馆、“最后的猎人”郭宝林之家。交通依托乡村公路连接G331国道,距塔河镇约90公里。
- 瓦拉干镇:位于县境中部,森林覆盖率高,以林业及特色休闲产业为主。核心产业为森林管护、木材加工及生态旅游,打造白桦林主题休闲体验。标志资源有白桦林山庄(可赏白桦林、品桦树汁、垂钓)。交通以乡村公路为主,连接加漠公路,距塔河镇约60公里。
- 盘古镇:地处县境西部,毗邻漠河市,是林业与生态旅游重点镇。核心产业为林业生产、林下采集(蓝莓、红豆等)及山地旅游。标志资源有扎林库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针阔叶林景观,可登顶观云海松涛)。交通依赖乡村公路,距塔河镇约120公里,适合自驾前往。
- 开库康镇:位于县境北部,黑龙江沿岸,是边境旅游特色镇。核心产业为界江旅游、冷水鱼养殖及戍边文化体验。标志资源有开库康界江旅游区(含黑龙洞、黑龙广场、俄罗斯民俗体验区)。交通以乡村公路为主,距塔河镇约150公里,G331国道穿境而过。
三、历史&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先秦至隋唐时期,属东胡、鲜卑、室韦等少数民族活动区域,以狩猎、游牧为生;宋元时期隶属辽金上京道及元代辽阳行省,开始出现早期驿站雏形。
- 明清时期:明代属奴儿干都司管辖,为女真族活动范围;清代为墨尔根至漠河古驿道的核心路段,十八站、二十二驿站等成为黄金运输与边疆通信的关键节点,大量汉人随淘金潮迁入。
- 近现代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将士在境内森林中建立密营,开展游击斗争;解放战争后逐步建立林业开发体系;1960年设塔河镇,1981年成立塔河县,隶属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林区开发与边疆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文化特色
- 古驿文化:以清代古驿道为核心,二十二驿站、十八站等遗址见证“黄金之路”与“奏捷之路”的历史,中国·古驿道驿站博物馆系统展示驿站制度、马帮文化及知青岁月。
- 少数民族文化:以鄂伦春族文化为代表,保留“斜仁柱”(撮罗子)民居、桦皮手工艺、摩苏昆说唱等传统元素,“最后的猎人”郭宝林之家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窗口,萨吉满盛山的图腾柱、山神白那恰等承载民族信仰。
- 红色文化:传承抗联精神,境内留存抗联密营遗址痕迹,记载赵尚志、李兆麟等将领的战斗历程,新时代文明中心成为弘扬兴安精神与红色印迹的教育基地 。
四、历史人物&遗址
(一)历史人物
- 郭宝林:鄂伦春族“最后的猎人”,与妻子共同守护和讲述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与历史记忆,其居所成为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 金伯文:东北抗联老战士,曾任抗联第三军被服厂党支部书记,虽主要战斗区域不在塔河,但她讲述的抗联密营生活与斗争历程,为大兴安岭地区红色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视角 。
- 向守志:开国将军,其故居位于塔河镇,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遗址
- 十八站古驿站遗址:位于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属清代墨尔根至漠河古驿道重要站点,现存驿站遗迹与相关文物,见证边疆交通与黄金运输历史,是古驿文化的核心载体。
- 二十二驿站遗址:位于二十二驿站旅游风景区,保留古驿道痕迹与知青文化遗存,可重走“奏捷之路”,感受驿马飞驰的历史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