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总销售额是14亿美元,扣掉人工、运输、仓储等费用,净赚4亿美元。”
虽然11月卖得多,但利润却比之前降了些,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苏临把人工撤出了。
目前非乐所有工厂加起来有30多万工人,按每人平均工资3000美元算,加上工厂扩建、社保等,每个月支出几亿美元,再加上物流运输成本和原材料采购,利润下降也是正常的。
于川前几天才重新接手非乐,但这段时间已经让他对公司有了全面了解。
“做得不错。”
苏临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问于川:“接下来非乐有什么计划?”
“老板,我想继续扩展门店。”于川一本正经地说,“市场部调查发现,全球许多中小城市都没有非乐专卖店,一些大城市也只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这其实是市场部调研后提交的计划方案。
“你觉得非乐还需要新开多少家店?”苏临看着于川问道。
上次非乐扩大店面数量,是苏临提出来的,但他也没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就是大概估算了一下。
要是具体到详细的方案,肯定还是得靠市场部去调查之后才能知道。
于川琢磨了一会儿,说:"按市场部的调查,不算内地市场的话,全球至少要开八千家店。
"
全球八千家店听起来挺多,但要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有些大城市还不止一家的话,其实这个数字也还好。
像后世的一些运动品牌,比如阿迪达斯之类的,在内地的店铺就上万家,更别说全球范围了。
"这事得好好考虑一下。
"苏临皱眉说道。
从一千多家扩展到八千多家,光看数字就增加了快七千家,每家店至少需要五个员工吧,那就是好几万人,每个月的成本肯定要增加不少。
而且,随着店铺越来越多,市场会慢慢饱和,说不定每家店的销售额就会降到几十万美元。
这样虽然扩张速度快,但利润率可能会更低。
"除了开店,对非乐还有其他想法吗?"苏临看向于川问道。
"另外,我打算把非乐的工厂搬到内地去。
"于川坚定地说。
"搬到内地?"
苏临一听,有点意外。
"没错。
"于川一脸严肃:"现在这边的人工成本太高,占了太多利润。
要是放在内地的话,人工费能降几百倍呢。
"
这边员工月薪三千以上还得交社保公积金,那边内地只要几十块或者百来块钱,还不用交社保公积金。
这简直相当于不要钱的劳动力,那利润可就多了去了。
不用多说,哪怕一个月省下一亿美金,一年也有十二亿美金,换成港币就是近百亿港币了。
"而且,我们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来自内地,搬过去后运输成本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于川补充道。
总而言之,如果在内地建厂,好处太多了。
"要是决定在内地建厂的话,你觉得选在哪里比较好?"苏临想了想,问于川。
他这么说,就说明已经认可于川的提议了。
"鹏城。
"
于川慢慢吐出这两个字。
鹏城离这里很近,交通方便得很。
"可以。
"苏临点点头:"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
"是,老板..."于川听了这话,心里激动地说道。
...
"下一个。
"
于川坐下后,苏临开口道。
"老板。
"
夏霜站起来,说:“上个月,也就是十一月,自然棠的美白系列总共卖了二十一个亿美元,扣掉人工、运输和原材料的钱,净赚十五亿美金。”
“运输和仓储花的钱最多。”
对自然棠的美白产品来说,这简直太赚钱了。
原材料没多少,员工也没几个,加一起也就几千人。
这么点人,人工和材料费才两个亿美金,基本不算什么成本,主要是运输和仓储的费用高。
运输方面不用多说,这种容易磕碰的东西,运费肯定比非乐的衣服贵得多。
“嗯。”
苏临听完点点头。
非乐一个月赚四亿美金,把工厂搬到内地后,估计一个月能赚六七亿美金。
一年下来就是八十亿美金,折合成港币差不多六百亿。
而自然棠的美白系列,一个月赚十五亿美金,一年就是一百八十亿美金,折合成港币就是一千三百多亿。
单靠自然棠和非乐这两样,每年就能给苏临带来两百六十多亿美金的利润,换成港币将近两千个亿。
不出一年,苏临就能成为香江首富。
等其他实验室开始发力,加上劳斯来斯投产和其他产品的推出,前景非常乐观。
听夏霜和于川汇报完,现场最惊讶的人肯定是李壮烈。
他一直以为娅视是老板的心头肉,现在才知道,可能在老板心里,娅视也没那么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