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城目前的发展方向还不明确,裴安邦也不知未来会怎样,所以他很想知道苏临这个成功商人的建议。
"裴市长,我认为沪城作为内陆中心城市,未来应以科技创新为主,金融为辅。
"苏临思考片刻后回答。
这正是后世沪城的发展路径,相当成功,所以苏临才会这样对裴安邦说。
"科技创新?金融?"裴安邦陷入沉思。
思索一阵后,裴安邦回过神来,直视苏临问道:"苏先生具体想投资哪个行业?"
之前的疑问被他暂时搁置,尽管他认为苏临的话有一定道理。
"裴市长既然询问,那我就实话实说了,我想拿下陆家嘴的地皮。
"苏临严肃地说。
"陆家嘴?"
裴安邦皱眉,他明白陆家嘴将是沪市未来的重点开发区域,即未来的浦东新区。
而现在那里还只是破旧的平房区,与浦西相比差距很大。
能一眼看出陆家嘴的潜力,裴安邦不得不佩服苏临的眼光。
"难道陆家嘴的地皮现在不卖吗?"苏临观察裴安邦的表情,疑惑地问。
陆家嘴的确计划明年四月开始开发,裴安邦心里也应该有所了解。
"并非不卖,只是价格不非。
"裴安邦认真地看着苏临说道:"而且,购买陆家嘴附近地皮的话,三年内必须动工开发。
"
这一点至关重要。
卖地是为了发展,如果囤积土地不开发,怎么能谈得上发展?不发展的话,多少钱都没用。
苏临很认真地对裴安邦说:“您尽管放心,只要拿到地皮,我们不会立刻开工,但保证一年内一定开始开发。”
裴安邦听后有些惊讶:“三十亿美元?这可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投资了。”
苏临坦然回应:“我知道这个数字很大,但我有具体规划,准备在上海陆家嘴建几栋商业大楼和写字楼,预计总投资约三十亿美元。”
裴安邦思索片刻:“这个项目听起来不错,但我得和其他人讨论一下,毕竟这么大笔资金,不能单凭个人决定。”
苏临点头表示理解:“您说得对,这是规矩。
不过我保证,24小时内会把详细计划书交到您手上。”
裴安邦稍感安心:“很好,有计划书我们才能更清楚您的想法,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回到车上后,苏临立即叮嘱小英:“赶紧把计划书写好,直接交给裴安邦。”
小英应声而答:“明白,老板!”
"嗯,老板,我尽量快点把计划书弄出来。
"小英点头答应着。
关于计划书的事,苏临已经把投资方案写得差不多了,剩下的细节全交给了小英去补充完善。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过去了。
就在苏临离开后的第二天,小英就把计划书送了上去。
这三天里,苏临没怎么催促,而是带着杨玉莹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
现在的上海可没后来那么热闹,能逛的地方不多。
"老板,市正府那边有消息了。
"
这天早上,苏临刚带着杨玉莹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小英就来汇报了。
"哦?怎么说?"苏临一听就挑了挑眉,看着小英问。
"市正府同意了我们的投资计划。
"小英一脸兴奋地说。
"太好了!"
苏临听了也乐开了花。
要是这个投资计划顺利实施,按照他的想法,发展起来后,就是整条金融街了...
下午,苏临来到裴安邦的办公室。
"苏先生,恭喜。
"
裴安邦笑着对苏临说。
这几天,市正府一直在研究苏临的计划书,发现里面挑不出什么毛病。
而且,苏临的投资计划很可能还会加快上海的发展速度。
"大家一起高兴,一起高兴。
"苏临也笑着回应裴安邦。
地皮批下来了,按苏临计划书里提到的那样,买了这些地皮总共花了十亿美元。
以现在上海的地价来看,这十亿买来的地皮大概占了陆家嘴的三分之一,还是靠近外滩的位置。
要是放在以后,这至少要花上百亿美元才能买到同样的地皮,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裴市长放心,我这就通知香江那边,钱会在一个月内打到市正府账户上。
"苏临向裴安邦保证道。
现在他也没这么多钱,得等这个月的利润结算完才能凑齐。
"没关系,我相信苏先生。
"裴安邦一脸信任地说。
能在辽宁投四十亿美元的人,大家都知道他肯定不会缺这点在上海投资的钱。
上海的投资计划达成后,苏临本打算直接回香江,但想了想又改主意去了北京。
说起来,除了第一次来北京匆匆看了一眼,他还从未真正见识过这个年代北京的模样。
三天后,车队到了北京。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进京证的说法,加上苏临是香江人的身份,所以很容易就通过啯道进了北京地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