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方几十米处,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大山壁犹如大地的脊梁一般,突兀地矗立在那里。它巍峨壮观,令人惊叹不已。山壁陡峭如削,垂直而立,其上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给人一种无法攀登的感觉。
然而,就在这面山壁之下,却有一个勉强可以被称之为“屋”的建筑。它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这个建筑的外观异常简陋,甚至可以说是原始到了极点。
它的主体结构是由无数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原木组成的。这些原木并没有经过精细的加工,只是简单地榫卯嵌合在一起,或者说是随意地堆叠而成。原木之间的缝隙很大,透出丝丝光线,让人不禁怀疑这样的结构是否能够承受风雨的侵袭。
这座建筑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小的门洞,门洞的上方是用几根细树枝搭成的简易雨棚。门洞的两边,各有一根粗短的原木作为门柱,门柱上挂着一块破旧的布帘,随着微风轻轻飘动。
为了弥补这些缝隙,建筑的表面糊着厚厚的、掺杂着稻草和苔藓的暗黄色泥巴。这些泥巴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颜色发暗,质地粗糙,与原木的颜色相互映衬,更显古朴。
屋顶上铺满了厚厚的、深褐色或灰绿色的巨大草本植物的长叶子,这些叶子层层叠叠,宛如一片片巨大的鳞片,紧密地覆盖在屋顶之上,给人一种厚重而又自然的感觉。这些叶子的形状独特,有些像芦苇,细长而柔软;又有些像某种巨大蕨类的叶片,宽阔而舒展。它们相互交织、缠绕,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屋顶景观,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件杰作。
而整个屋子的“墙壁”则显得颇为奇特,就像是被一只喝醉了的巨人随意堆砌而成的一般,歪歪斜斜,线条毫无规律可言。它完全依附着身后的山壁形状而立,与山壁融为一体,仿佛是山壁的一部分。远远望去,这屋子就好似一个匍匐在山壁脚下的古怪兽巢,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这个建筑不仅没有窗户,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门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小的门洞,仿佛是被人用手硬生生抠出来的一样。门洞上方挂着一块破旧的木板,上面用模糊的字迹写着“屋”字,那字写得歪歪扭扭,像是小孩子的涂鸦。
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这房子的大小——实在是太小了。我站在门口,目光缓缓扫过屋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压抑感。这房间的面积,简直可以用“袖珍”来形容,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室内面积绝对不超过十个平方。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人恐怕连转身都困难,更别提自由活动了。
我将视线转向那扇所谓的“门”,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这扇门,其实只是一个不足一米半高、宽约半米多的不规则洞口!它的高度和宽度都非常有限,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只有身材娇小的人才能顺利通过。而且,这洞口的形状也十分奇特,与其说是门,倒不如说更像一个树洞或者山洞的入口。
门洞的边缘粗糙无比,没有任何门板的装饰,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外面,仿佛在嘲笑我的惊讶和恐惧。我凝视着那门洞,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上升起,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然而,与屋内的局促相比,门口的空地却显得稍微宽敞一些。尽管这里同样杂乱无章地堆放着一些砍好的、劈开的木柴,以及一个用石头简单垒成的火塘,但至少让人能够稍微喘口气。几件简单的工具,如石斧、木锹等,也随意地倚靠在山壁上,仿佛是被主人遗忘了一般。
我静静地伫立在门口,目光凝视着眼前这片小小的空地,心中如波涛翻涌般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情不自禁地喃喃低语,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而喉咙却在不知不觉间有些发干。
尽管在来此之前,我对这里的简陋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但当真正直面眼前的场景时,我才发觉,它远远超出了我对“简陋”二字的认知极限。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味,那是树木的清香、腐叶的腐朽、湿润苔藓的潮湿以及篝火余烬的烟熏味相互交织而成的原始气息。这股气息萦绕在鼻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之中。
阳光只能透过高大山壁的缝隙,如金丝般斜斜地洒落在门口那一小块空地上,形成一道明亮的光带。而整个屋子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山壁投下的阴影所笼罩,显得静谧而潮湿。
这种环境给人一种时间都在这里变得缓慢的错觉,仿佛一切都被定格在了某个古老的时刻。它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沉淀了千万年岁月的古老和苍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一种被旷野吞没的孤寂感,如同潮水一般,无声无息地向我涌来。我站在原地,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我一个人。风在耳边呼啸,草在脚下摇曳,而我,却像被抽走了灵魂一般,无法动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