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以东,新筑的铁路试验段。
这里曾是秦晋豫三地交界的兵家必争之地,峭壁如削,大河奔流。如今,险峻的关隘旁,一段长约五里的崭新铁路,如同一条黝黑的钢铁巨龙,静静地匍匐在夯实的路基之上。枕木排列整齐,其上铺设着两条打磨得锃亮的铸铁轨道,在秋日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轨道尽头,一个庞然大物正喷吐着滚滚白烟,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喘息。
这便是马钧团队耗费无数心血,集举国顶尖工匠之力,打造出的第一台实验性蒸汽机车头——“青龙号”!
它比长安至洛阳官道上试验的轨道车原型庞大数倍!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包裹着厚厚石棉隔热层的卧式锅炉,粗壮的烟囱如同巨兽的呼吸孔,不断喷涌着夹杂火星的浓烟。锅炉下方,是结构复杂的气缸、活塞和巨大的飞轮连杆机构,精钢铸件在油污下闪烁着力量的光泽。驱动轮是特制的铸铁轮毂,外缘镶嵌着耐磨的淬火钢圈,稳稳地卡在铁轨之上。车头后方,连接着五节同样由铁木结构打造、覆盖着防水油布的车厢。
“青龙号”周围,戒备森严。刘基亲临,玄色龙纹常服,外罩一件御寒的狐裘大氅,立于临时搭建的观礼高台之上。他身后,是三省重臣、工部大员、以及受邀观礼的西域、鲜卑等部族使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喷吐白烟的钢铁巨兽身上,充满了好奇、敬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
马钧一身沾满油污的工装,亲自在车头旁做最后的检查。他抚摸着冰冷的锅炉外壳,如同抚摸一件稀世珍宝,眼中充满了近乎虔诚的专注。他身后,是数十名同样神情肃穆、紧张忙碌的司炉工、机械师和操作手。
“压力!”马钧的声音在蒸汽的嘶鸣中显得有些嘶哑。
“已至红线!”司炉工盯着压力表,大声回应,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注水阀确认!”
“确认!”
“主汽阀确认!”
“确认!”
“连杆机构润滑!”
“完毕!”
马钧深吸一口气,最后检查了一遍巨大的青铜主汽阀手柄,然后猛地转身,对着高台上的刘基,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启禀陛下!‘青龙号’蒸汽机车,整备完毕!请旨发车!”
整个试验场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锅炉内炉火燃烧的呼呼声和蒸汽泄漏的嗤嗤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刘基的目光扫过那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扫过马钧和他身后那群衣衫褴褛却眼神炽热的工匠,最后投向远方蜿蜒的轨道和巍峨的潼关。他缓缓抬手,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全场:
“准!”
“发车——!!!”马钧嘶声高喊,用尽全身力气,扳动了那沉重的青铜主汽阀!
“嗤——轰!!!”
积蓄已久的超高压蒸汽,如同挣脱牢笼的怒龙,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疯狂涌入巨大的气缸!活塞在狂暴的蒸汽推动下,猛地冲向下止点!粗壮的连杆带动着沉重的飞轮,开始由慢到快地旋转!飞轮通过曲柄,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轮!
哐当!哐当!哐当!
驱动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沉重而富有节奏的巨大撞击声!整个车体猛地一震!
动了!
“青龙号”庞大的身躯,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和滚滚浓烟中,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起初很慢,如同巨龟爬行。但仅仅数息之后,随着蒸汽压力的稳定输出和飞轮积蓄的动能释放,速度开始明显提升!
哐当!哐当!哐当!
车轮碾压铁轨的撞击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响亮!如同巨人的战鼓,敲击在每一个观礼者的心头!
烟囱喷出的浓烟被拉成一条长长的、翻滚的白龙!
车头牵引着五节车厢,开始加速!由走,到小跑,再到奔驰!
钢铁的巨兽在轨道上咆哮前行!沉重的车轮碾过铁轨,大地仿佛都在微微震颤!狂风卷起烟尘和煤灰,扑面而来!那震耳欲聋的轰鸣、滚滚的浓烟、以及那远超任何骏马的速度,形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动了!真的动了!”
“天啊!好快!比最快的骏马还要快!”
“拉着五节车厢!那得多少货物!”
“神迹!这是神迹啊!”
观礼台上爆发出震天的惊呼和赞叹!重臣们目瞪口呆,使节们骇然失色,工匠们则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他们亲眼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人力驾驭自然伟力的巅峰之作!
刘基站在高台边缘,狂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和鬓发。他望着那在轨道上奔腾咆哮、渐行渐远的“铁龙”,望着车后拖曳出的长长烟迹,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这不再是试验场上的模型,这是真正的、可以驰骋千里的钢铁巨龙!它宣告着,一个依赖畜力和人力的时代,正在被钢铁与蒸汽的力量所取代!
长安城,未央宫前殿。
夜幕降临,但殿内并未如往常般点燃无数烛火,而是被一种更加明亮、稳定的光源所照亮——数百盏新式的煤油灯,悬挂于殿梁,安置于案几。灯盏由黄铜或陶瓷制成,灯芯浸在清澈的煤油中,燃烧稳定,火焰明亮,几乎没有油烟,将偌大的殿堂映照得亮如白昼,却又比烛火多了几分清冷和现代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