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柳青璇和秦婉容在中州的外交与情报战场上大展拳脚之际,月牙岛的内务堂,也因为陆文博的到来,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陆文博此人,心思缜密,精于算计,于庶务管理和资源调配一道,确有常人难及的天赋。
他来到月牙岛之后,首先便将从北域带来的大量物资,以及秦婉容近期通过冰雪奇珍阁积累的财富,进行了详细的清点、分类和登记入库,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账目管理体系。
每一笔灵石的收支,每一件法器的出入,每一株灵药的消耗,都被他记录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杜绝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浪费和贪墨行为。
紧接着,他便开始着手实施江揽月之前提出的那些“开源节流”的商业计划。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月牙岛自身的资源开发。
月牙岛虽然不大,但毕竟位于灵气充裕的云梦泽中心,岛上也有一些尚未被完全开发的灵药圃和小型灵矿脉。
陆文博亲自带领内务堂的弟子,以及一些从北域带来的擅长种植和采矿的杂役弟子,重新开垦那些荒废的灵药圃,种植各种珍稀的灵草药材,特别是炼制雪莲养颜丹和冰心玉露丹所需的核心药材。
他还组织人手,对岛上的小型灵矿脉进行勘探和开采,虽然产量不高,但也能勉强满足雪城日常炼器和布阵所需的部分低阶材料。
在“节流”方面,陆文博更是将他那“精打细算”的本能发挥到了极致。
他制定了严格的宗门资源分配制度,根据弟子的修为、贡献和任务需求,进行合理的资源倾斜,杜绝了以往那种“大锅饭”式的浪费现象。
他还对雪城各堂的日常开销进行了严格的审计和控制,将每一分灵石都用在刀刃上。
甚至,他还别出心裁地在月牙岛上推行了一种“以工代练”的模式,鼓励那些修为较低或暂时没有战斗任务的弟子,参与到宗门的各项建设和生产之中,比如开垦灵田、打理药圃、修缮建筑、甚至是在厨房帮工等等。
完成这些“工作”,不仅能获得一定的宗门贡献点,还能在劳动中锤炼肉身,磨砺意志,甚至偶尔还能得到一些陆文博“私下里”奖励的低阶丹药或修炼心得,倒也算是一举多得。
起初,一些心高气傲的弟子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大材小用,有辱身份。
但在陆文博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以及背后江揽月的默许和支持之下,再加上那些实实在在的贡献点和奖励的诱惑,大部分弟子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种模式。
渐渐地,月牙岛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
清晨,弟子们在聚灵阵旁吐纳修炼,仙气缭绕;
上午,一部分弟子在武技阁或重力室挥汗如雨,刻苦操练;
另一部分弟子则扛着锄头,挑着粪桶,在灵药圃里辛勤劳作,或是叮叮当当地在炼器坊和矿洞里挥洒汗水;
下午,则是接取宗门任务,或外出执行,或在岛上巡逻;
傍晚,大家又会聚集在新建的食堂,享用着由石破天偶尔客串大厨(在他不被楚狂澜和韩少羽“蹂躏”的时候)烹制的、蕴含着浓郁灵气的“药膳”,谈天说地,交流心得。
整个月牙岛,都沉浸在一种既紧张忙碌,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的奇特氛围之中。
江揽月对陆文博的这些举措,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一个宗门的强大,不仅仅需要顶尖的强者坐镇,更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陆文博,无疑是这方面最合适的人选。
这一日,江揽月将陆文博召至冰莲殿。
“陆文博,你近段时间的表现,本座很满意。”江揽月开门见山地说道,“雪城在中州的根基,已经初步稳固。接下来,便是要大力发展,积蓄力量了。”
陆文博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道:“皆赖宫主信任与指点。弟子以为,雪城目前在中州的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人才。”
“哦?此话怎讲?”江揽月饶有兴致地问道。
陆文博道:“宫主,无论是炼丹、炼器、布阵,还是商业经营、情报收集,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雪城目前的核心弟子虽然实力不俗,但毕竟人数有限,且大多更擅长战斗。而那些从北域带来的杂役弟子,虽然勤劳肯干,但在专业技能方面,却远远不足。”
“我们虽然可以从中州招募一些散修或凡人工匠,但忠诚度和可靠性都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必将制约雪城的发展速度。”
江揽月闻言,微微颔首。陆文博所言,确实是雪城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你可有解决之策?”
陆文博沉吟片刻,道:“宫主,弟子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效仿中州的一些顶尖宗门,在雪城内部,设立专门的‘丹堂’、‘器堂’、‘阵堂’,甚至是‘商堂’,从现有的弟子和招募的新人之中,挑选一些有天赋、有兴趣的,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教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